1996年,中德两国对秦始皇陵做核磁扫描,发现从未曾被披露的秘密 要说八百里秦

哲康与世界 2024-10-10 08:58:38

1996年,中德两国对秦始皇陵做核磁扫描,发现从未曾被披露的秘密 要说八百里秦川内,哪一座帝陵最享誉天下,要属位于西安骊山山麓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寝了。 根据史料记载,秦皇陵修建耗时长达39年,前后投入了多达72万人的劳力,简直是震惊中外的浩大工程。 因此,两千多年来,很多人对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帝王陵墓趋之若鹜,纷纷前来探秘,试图揭开陵墓之内的神秘面纱。 其实,早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一书中,司马迁有过对陵墓的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然而,虽然文字描绘的十分神奇壮观,但到底真正的秦皇陵内部是什么样的?是如书中描述的这样,还是司马迁一个人想象出来的?人们不得而知。 还有,如此瑰丽堂皇的巨大陵墓,有没有遭遇过盗贼窃取?尽管有的史书中说,赤眉军以及魏晋时期的后赵、唐代末年的黄巢都对秦始皇陵进行过洗劫,但这又是否是小说中的场景呢? 于是,神秘莫测的秦皇陵,让一批又一批的考古学家趋之若鹜,他们开始对秦皇陵展开勘察和发掘,试图将答案一一揭晓。 1962年,陕西省文管会组织考古人员对秦皇陵展开了首次遗址勘探,使用地表探测和传统的考古手段,但最终因为条件有限作罢,只是绘制出第一张陵园平面布局图,发现这座帝陵几乎相当于78个故宫那么大。 此后,因为国内形势突变,考古工作也就此搁浅,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秦皇陵又迎来了新的一批学者专家。 那是1974年3月的某一天,陕西临潼西杨村,有几个村民正准备打井抗旱,哪知在挖掘土坑过程中,竟然挖掘出一些碎陶片和残破的陶制人头,随后陶俑、战马、战车和武器都被一挖了出来。 很快消息传开,考古界沸腾了,专家们立马驱车前往,经过一旦勘察,发现了距离秦皇陵1.5公里处的兵马俑大坑,由此考古工作拉开帷幕。 只不过因各种,专家们依然无法深入秦皇陵内部去一探究竟,于是考古工作也就停留在对兵马俑的研究。 转眼间20年过去了,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考古界的器具也越来越先进,而对于秦皇陵的探秘,也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的目光,这其中就有德国。 1996年,中德考古学家组成一个团队,利用核磁扫描的先进技术对秦皇陵进行全盘勘察。 当时专家们先是在秦始皇陵外围打了几个小洞,然后把先进的核磁扫描设备深入洞中进行探测,通过扫描获得陵墓地宫的具体结构和布局。 最终,通过一系列的勘测,发现了秦皇陵这一片地表确实存在含汞量特高的现象,这表明秦皇陵内确如司马迁所记载的那样“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此外,考古学家还发现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地宫并不是正方形,而是类似“倒金字塔”形状,上下一共有九层,对应的就是九五之尊,俨然是身份的一种象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专家们还发掘出一个巨大的陪葬坑,而这个坑里就埋藏着秦皇陵大型的“军备库”,可以说简直让现代人大开眼界。 比如那个巨大的K9801陪葬坑,专家们从中挖掘出大量的石铠甲与胄,绝对是当年大秦王朝威武的见证。 此后,随着我国相关技术的逐步成熟,考古学家们终于能够对秦始皇陵进行更为深入和全面的探测。 2002年期间,考古学家就利用高光谱遥感和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秦始皇陵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全面大规模勘测,最终得到了与地宫建筑位置、埋深、大小、形状有关的有价值的信息。 当然,出于对文物的保护,考古学家并没有对秦皇陵内部继续深入挖掘,就让那些珍宝文物静静的待在地下免受毁坏吧! 其实想想也挺有意思,骊山陵墓是秦始皇最后的归宿之地,据说当他即位后不久,就开始筹划在骊山为自己修建陵墓,并且将全国各地的罪犯几十万人发派到骊山当劳工。 可是众所周知,嬴政一直盼望着自己能长生不死,但他却在紧锣密鼓地为自己修建着陵墓,真是莫大的讽刺。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