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一缉毒民警以回族老板身份打入毒贩内部,吃饭时,毒贩突然夹起一块猪肉,

鸿史观 2024-10-10 10:57:40

1987年,一缉毒民警以回族老板身份打入毒贩内部,吃饭时,毒贩突然夹起一块猪肉,放进他碗里,谁料,他腾的一下站起来,火冒三丈,怒目圆睁:“你懂不懂规矩?”

这一怒,保全了他的身份,也换来了毒贩的信任。毒贩见陈建军反应如此真实,心中疑虑顿时消除。这一幕,只是陈建军卧底缉毒生涯中的冰山一角。

陈建军出生于1962年,云南省麻栗坡县人,父亲陈世富是一位老公安。从小耳濡目染的陈建军对公安工作充满敬仰。

1982年,云南成立了中国第一支缉毒专业队,年仅20岁的陈建军加入了这支队伍,踏上了与毒品犯罪斗争的道路。

缉毒的工作并非想象中那般简单。

云南边境与“金三角”接壤,是毒品走私的重灾区。

陈建军刚进入缉毒队,便被派往平远街,这是云南毒品交易的重要据点。平远街不法分子猖獗,军火、毒品交易频繁,危机四伏。

为了打入毒贩内部,陈建军多次扮演毒品买家。在与毒贩的周旋中,他必须伪装成一个毫无破绽的毒贩。

为了伪装成功,他甚至沾染上抽烟、喝酒等“恶习”,彻底进入角色。

那次伪装成回族老板的行动,陈建军面对的毒贩狡诈多疑。毒贩明知他自称回族,却特意在饭桌上摆了猪肉。这一试探瞬间将局面推向生死攸关的紧张状态。

陈建军的反应没有丝毫迟疑,他用愤怒的“你懂不懂规矩”打破了对方的试探,也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对方假装道歉:“不好意思,是我冒犯了。”

在这场看似平静的饭局中,陈建军凭借机智和勇气化解了危机,继续深入毒贩组织。

这并非陈建军第一次面对如此危险的境地。在他的缉毒生涯中,他总是临危不乱,敢于直面亡命之徒,屡次化险为夷。

然而,危险并非每次都能被幸运化解。

1987年12月,陈建军再次执行卧底任务,这次他扮演的是与毒贩冯德国交易的买家。

冯德国老奸巨猾,临时改变交易地点,试图引诱陈建军进入埋伏圈。

陈建军毫不退缩,依然独自前往,并设法将情况通知战友。

在交易时,陈建军果断亮出身份:“我是公安局的!” 他用枪逼住毒贩,试图拖延时间,等待支援。

但毒贩并不打算束手就擒。冯德国的手下突然持火药枪向陈建军射击,陈建军被击中腹部,重伤倒地。

即便如此,他依然顽强抵抗,想要拖住毒贩,不让他们带走毒品。

毒贩并未罢手,冯德国用木棒狠击陈建军的头部,最终,年仅25岁的陈建军在缉毒任务中壮烈牺牲。

战友们赶到时,陈建军已经倒在了血泊中,手里依旧紧紧握着枪,身体覆盖着寒霜,眼睛未曾闭上,仿佛还在坚持与毒贩抗争。

陈建军的牺牲,震撼了云南缉毒队,也让更多人认识到缉毒工作的危险与艰难。

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他执行了24次卧底任务,抓捕了19名毒贩,缴获50多公斤毒品。他用生命守护了祖国的安全。

他的英勇事迹传遍了云南,也影响了无数后来者。陈建军不仅是云南的缉毒英雄,更是全国公安系统中的一座丰碑。

陈建军的牺牲不仅是一段悲壮的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

他的弟弟陈维国和陈维江在他的影响下,相继加入了公安队伍,继续陈建军未完成的使命。兄弟二人传承了陈建军的勇敢和无畏,誓言将缉毒事业进行到底。

此外,陈建军的精神也激励了更多的缉毒民警。无数缉毒英雄以他为榜样,投入到危险重重的缉毒行动中,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与毒品犯罪作斗争。

陈建军的英勇牺牲,永远镌刻在中国缉毒史上。

他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捍卫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

如今,更多的缉毒警察踏上了这条充满危险和挑战的道路,他们以陈建军为榜样,继续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陈建军不畏牺牲的精神,将永远照耀着后人。

(信息来源:中国军网 2014-01-22 《陈建军》)

0 阅读: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