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小历史—齐国简史1-12任国君一

迎叶说历史 2024-10-10 12:36:33
齐国(前1046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期,疆域位于现今山东省大部,河北省南部。始封君为太公望吕尚(姜子牙)。 齐国的疆域最初只在今山东北部,东与纪、莱,西南与鲁,北与燕、卫为邻;春秋晚期,齐国疆域已包括今胶东半岛,西至聊城,南至泰沂山系以南的部分地区。 齐国国都是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胡公时曾迁都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田氏代齐之后,仍以临淄为都城。 春秋时期齐国和吴国在今青岛市东南部海域爆发了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海战,不过当时两国都规模并不大。 姜太公,姜姓,吕氏,名尚或望,字子牙。姜太公的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地。夏、商两代,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姜太公就是其远代后裔。 因家境败落,姜太公不得不从事各种职业以谋生计。他曾经在棘津做过卖吃食的小贩,在朝歌当过屠夫,给商朝贵族子良做家臣,因不善结交权贵而被驱逐 后来,姜太公垂钓于渭水之滨(今陕西宝鸡),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姬昌(即周文王)。姜太公围绕仁、德、义、道几个方面,教文王如何做到“天下归之”。此即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来源。 周武王即位后,尊之为“师尚父”。他是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谋主,在牧野之战中立下首功。战后因功受封于齐,都于营丘,成为齐国始祖。武王死后,姜太公作为周之太师,与周公旦等共同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并得到专征大权。 姜太公先后辅佐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等四代周王,既主军,又问政,武能安邦、文能治国。他被视为姜氏齐国以及齐文化的创始人。道家尊之为始祖,兵家奉之为武祖,儒、法、纵横诸家,亦皆追溯其为本家人物,故姜太公有“百家宗师”之称。 姜太公建立齐国后,安定大局之后,立即着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而营丘则是他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中心。营丘原为夏、殷古邑,姜太公到此后,依丘为城。 姜太公建立齐国后,在政治上推行尊贤尚功的政策,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吸收大批当地东夷土著中的人才加入到齐国统治阶层,让他们在国家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通过考核符合选贤标准的人,不分亲疏,均用其所长,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文化上,他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