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田中来华访问期间,问周恩来总理要喝杜康酒,周总理回答,有有,但是窖藏时间还不到,你下次来华一定能喝上杜康酒,这周总理对酒文化可有相当深的造旨,连酒疯子许世友都甘拜下风,竞不知中国还有杜康酒。 1972年9月,随着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脚步落在北京的土地上,中日两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不仅是田中首相个人政治生涯中的一次大胆尝试,更是中日关系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大突破。 在此之前,中日两国虽然在经济和文化上有过不少接触,但政治上的敌对状态和互不信任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双方。 尽管如此,田中角荣凭借其政治直觉和对国际局势的精准把握,决定推动这一历史性的突破,这次访问,最终促成了《中日联合声明》的签署,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式走向正常化。 声明中,日本首次正式表达了对过去侵华行为的反省,并且两国政府同意在平等、和平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外交关系,共同寻求未来的合作与发展。 1972年9月25日的北京,田中角荣及其随行的日本政府高官一行正式抵达北京,开启了他们在中国的访问行程。 首都机场此刻已是人山人海,来自各行各业的中国民众挥舞着中日两国的国旗,热情洋溢地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周恩来总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携带外交礼仪的最高标准亲自迎接。 与周总理同行的,还有著名学者郭沫若等一众政府高层,他们的表情庄重而又充满期待,彰显出这次访问的重要性。 当田中角荣走下飞机的瞬间,机场上的人群爆发出一阵更加热烈的掌声和欢呼,这种欢迎不仅仅是对一个国家领导人的礼遇,更是对即将开启的中日新关系的期盼。 田中角荣的脸上带着微笑,他边走边挥手致意,显然被这种热情所感动。 周恩来总理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前去,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 田中角荣随着周恩来的脚步,穿过一片片金黄的落叶,走向18号楼。 这栋楼作为国宾馆里条件最优的接待设施,见证了无数历史性的访问和外交活动。 随行的工作人员和翻译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保持着适当的距离,而田中和周恩来的对话似乎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周恩来介绍着国宾馆的历史和周围环境,田中则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感兴趣。 当两人到达田中的客房前,周恩来停下脚步,转身向田中展示房间。 田中感受到了中国政府的热情和重视,不由得对周恩来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小插曲让这份普通的礼节变得格外感人。 由于北京的秋季仍旧带着凉意,周恩来穿着一件厚重的风衣,正当他准备解开风衣扣子时,田中突然踏前一步,温和地说道:“恩来先生,请允许我来帮您。” 说着,他的手轻巧地帮助周恩来脱下了风衣。 这个举动虽然简单,但在礼节严谨的外交场合中却不常见,尤其是一国首相亲自为另一国的高官服务。 周恩来微微一怔,随即展现出温暖的笑容,他看着田中说:“角荣先生,您的举动让我非常感动,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尊重,更是对中日友好关系的象征。” 田中则回以谦逊的笑容,说:“恩来总理,您给我安排了这么好的居住条件,我自然应该回以最诚挚的感谢和尊敬。” 这段小插曲很快在随行的记者和工作人员中传开,成为了两国友好交流的佳话。 午饭后的短暂休息让每位参与会谈的成员都有机会静下心来,准备进入即将开始的重要对话。 随着钟声的敲响,代表们陆续进入了专为此次会谈精心布置的房间。 宽敞的空间中,一组马蹄型的沙发被摆放在中央,面向的大窗户外是一片静谧的庭院景色。 这是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他希望这种布局能缓解会谈的正式感,让双方能在更放松的环境中交流。 田中角荣和周恩来携带着他们各自的翻译和顾问团队,缓步走向沙发。 周恩来微笑着向田中示意,邀请他坐在自己的右侧,而中方的外长姬鹏飞和中日友好协会长廖承志等人也分别就座,形成了一种既正式又亲密的会谈阵型。 不同于传统的硬板椅子,这些沙发的选择无疑增添了一种家庭式的温馨感。 当田中舒适地坐下,周恩来则是轻松地侧身朝他,打破了会谈初开始的沉默。 "角荣先生,午餐后的茅台酒是否还让您印象深刻?" 周恩来的话语既是一种礼貌的开场,也巧妙地引入了更轻松的话题。 田中微微一笑,显得有些惊喜于这种非正式的开篇,他回答说:"确实,恩来总理,今天中午的茅台不仅味道绝佳,更让人难忘。我略有些小醉,感谢您的款待。而且,我总是很好奇关于‘惟有杜康’的故事,虽然未曾有幸尝试,但听闻其盛名已久。" 周恩来的脸上展现出一抹知情者的微笑,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遗憾却也充满承诺:“杜康酒确实有,不过目前所藏的酒还未到最佳品尝期。下次您来华时,应该可以品尝到窖藏已久的杜康酒。” 为了弥补日本原首相田中角荣对中国古代名酒“杜康”充满赞赏却未曾品尝的遗憾,周恩来总理采取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复兴措施。 他亲自批示,提倡“复兴杜康,为国增光”,这一政策不仅反映了对文化遗产的重视,也象征着中日关系中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在总理的直接推动下,中国不仅重建了杜康酒的生产基地,更将这一品牌重新引入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