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开方的八大铁律!收藏看病不迷茫! ①开方要中正平和 现在很多大夫,治病为了

妙晴谈养 2024-10-11 13:25:56

中医开方的八大铁律!收藏看病不迷茫! ①开方要中正平和 现在很多大夫,治病为了快速求效,用药快狠!完全不理解中正平和的意义。 中正平和,就是让方子之气跟人身之气相近,相近之后,人气稍微有点偏,你开方的方气向相反的方向偏一点,来纠正人身的相偏之气,来达到治病的目的。 若开的方的药气,与人身之气不相符,或相偏太远,都会扰乱人身正气,不管攻不攻邪气,只要扰乱正气,那就是毒药 ②刚而不猛 刚:药劲大;柔:药劲小。像麻黄,干姜,细辛,附子,大黄等都是药劲大药,需要搭配个柔药,让其缓下来,达到刚而不猛的特点,让其发挥正面作用。比如附子刚药+甘草柔药。 但现在很多人开方不懂这些,光怕药不够刚猛。比如我见有大夫因腹寒给患者开:麻黄,附子,细辛,三个刚猛之药叠加!这种虽见效快,但会伤正。因里虚日久不仅只是里虚里寒,还有瘀阻、寒湿的问题 ③柔而不懦 有些大夫为了见效快,刚而猛烈,但也有大夫正好一反,过分求稳,开方太怯懦。比如风寒感冒,来势汹汹,发烧39℃,却只敢开个紫苏藿香、陈皮、桑叶、菊花等药劲很小的方子,不仅不能御敌,更不敢上前与敌军奋之一战!过于懦弱,达不到疗效。 ④温而不燥 开温里散寒的方时,一定要注意避免过于辛燥,辛温燥烈。不然易伤津液。那怎么避免辛燥呢?可以加些甘润的药。比如干姜,肉桂,加点麦冬,白术,茯苓稍微缓和一下,达到温而不燥的效果。 ⑤凉而不寒 相反开方也不可过于寒凉,避免伤阳伤正,需要凉中带温,凉中带散,或凉中带补。比如上火,若只一味用三黄清热伤阳,就易加重体内阴阳失衡。可以搭配些其他药材,来达到凉而不寒,比如麦冬、甘草、大枣、升麻、柴胡、炮姜等。 ⑥清而不枯 人身之气分清浊,上面气清,下面气浊,清浊相干互为循环。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所以清中要带点浊,这人就有福气。开方也一样,一定要清中带浊。比如:白虎汤中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石膏、知母是气清,甘草其气浊,它在清热时带有浊阴之气。清而不枯,清而有浊。 ⑦浊而不凝 开补药同时,需要搭配些使阴浊之气能流动开来药,这样,药材才会流动不凝。清中带浊,浊中带清,浊而能走,清而能守。 比如六味地黄丸,有名的三补三泻方。三补:熟地、山英肉、山药;三泻:茯苓、泽泻、丹皮。 其中三补都是静止不动的药,容易凝滞不化,这就是浊而凝。三泻使阴浊之气能流动起来。可若没三泻,那就是浊而凝滞。 ⑧通而不暴 经脉不调,容易闭塞不通,不通则痛,所以通经脉是必不可少的。但通经脉是硬通的吗?当然不是,若通不好,容易爆裂掉。 比如常见的脑栓塞,血管硬化,若是硬通,就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出现脑溢血。 所以这像这种情况,通时就需要慢慢的去通,柔和的去通。 尤其是喜欢猛攻派的大夫,大刀阔斧,小心给患者导致更多问题!

0 阅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