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西装 改革开放后,随着一位国家领导人穿西装、戴领带出现在公众面前后,一些较有实力的单位也开始为其员工配发西装。 当时的西装是服装厂大师傅来单位,逐个丈量,依体裁剪,中间还要来试穿两到三次。 那时做西装的单位少,稀罕,来量尺寸的都是老师傅,因为小师傅都没经历过那西装,也不会量,所以都是些五十多岁的老裁缝,也有的是厂家为了接生意而临时返聘那些已经退休了的老裁缝师傅。 量西装尺寸与做那中式衣服要求不一样,中式的长衫马褂,也包括中山装,你做的大点没事,主人说大了,人家会告诉你:你还会发福,将来身发财发,让人听了开心,也就不去追究了。 西装,那就必须合身,哪里该瘦哪里该放,都很讲究,不能有大的出入,大了,就像是借别人的,小了,腿迈不开手抬不起。只有合身且没有那紧迫感,这才是上品。 过去西装的面料也很讲究,以毛料为主,辅料配以麻、棉,这样穿着才爽,不闷。 来试穿时,师傅是将布片,衬料都带上,来一个人,用大头针将布料别好,让你穿上,穿时真的有点汗毛凛凛,生怕被那针刺了。 穿上后,师傅耐心地粘辅料,贴麻衬,试垫肩,扛肩的用薄垫,溜肩的用厚垫,反正把你装饰得服服帖帖。 师傅在布片上又画又折,全部试好,脱下。 第二次是半成品,主体已经缝好,这次简单,穿上合身,抬手不紧迈腿不拉就行。 一身西装前前后后没有一个月是搞不定的。 后来有了成衣,买来就能穿,不说里料、面料的质量,但绝对比以前那手工制作的挺刮,只要选准尺码,穿上可赛似甚至超过那量体裁衣。 又过了些年,但凡是窗口单位,都穿上了西装,后来发展到做营销的、跑业务的也都穿上了西装。 这时的西装已不再是高端的代名词了。 因为过去老板、大款出去做生意、谈业务是以西装革履再配以名表,这样才能算是标配,算是对对方的尊重,现在这西装革履已退变成了工作服、抺布衫,再没有原来的那高级感了。 那这西装是怎么被玩坏的呐?不是西装本身,西装还是那样的高端、那样的气派,若要在正规场合,还是得靠这西装领带才能镇得住场面。 西装也不是被那些做业务、搞营销的伙计给玩坏的,他们身穿西装挤公交、骑电车自行车那是生活所迫,尽管与这西装革履有点不相称,但是人们还是能够接受,也理解他们的辛苦。试想一下:烈日炎炎似火烧的季节也得穿着西装,系着领带,穿梭在马路之上,头上汗滴如雨,脚下火火生风,只为那饱腹裹身;北风凛冽之冬,也是这帮伙计,为了生计,冒着刀刮般的寒风也得去走东串西,还是为了那口粮衣物,他们的西装就是谋生的装饰,不应该受到歧视。 倒是某些道貌岸然之辈,满嘴正义道德,一惯以正确示人,今天教你如何做人,明天让你如何做事,自己却是满满的男盗女娼,貌似正人君子,实则卑鄙小人,是他们将这本应是正人君子的服饰给彻底玩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