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11日,卢汉将张群释放,事后,周总理不无遗憾的说:“卢汉未与我们商量,便把张群放了,如果不放的话,我们可以当作筹码与张学良交换。” (信息来源:凤凰资讯2008.1.14蒋介石终身幕僚张群:周恩来曾想用他来换张学良) 卢汉的军旅生涯始于他加入滇军,在那个军阀割据的年代,滇军是云南地方势力的代表,凭借着过人的才智和勇气,卢汉很快在滇军中崭露头角,逐步晋升为高级将领。 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卢汉毅然投身抗日前线,作为一名重要军职人员,他参与了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 在徐州会战中,卢汉指挥部队顽强抵抗日军的猛烈进攻,为中国军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而在武汉会战中,他率领部队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虽然最终武汉失守,但卢汉和他的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对云南的统治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稳定局势,1945年10月,蒋介石任命卢汉为云南省政府主席。 这一任命看似是对卢汉的信任和重用,实则暗藏玄机,蒋介石希望借助卢汉在云南的影响力来巩固国民党在西南的统治,但他低估了卢汉的政治智慧和民族大义。 随着国民党政权日渐衰落,蒋介石萌生了将中央军事指挥机关和西南长官公署迁往昆明的想法,这个计划如果实施,无疑会加强国民党对云南的控制,同时也可能将云南变成国民党最后的堡垒。 然而,卢汉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计划的危险性,他以各种理由婉拒了蒋介石的要求,巧妙地化解了这一危机,这种策略性的应对不仅体现了卢汉的政治智慧,也为后来的云南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9年,随着解放军节节胜利,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卢汉意识到,历史的车轮已经不可逆转,作为一个有远见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开始秘密策划云南起义。 卢汉深知,如果等到解放军兵临城下才宣布起义,不仅失去了政治意义,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流血冲突,因此,他决定抢在解放军到达之前完成起义,以最小的代价实现云南的和平解放。 卢汉的起义并非孤立行动,他与四川的刘文辉、西康的邓锡侯、四川的潘文华等人秘密联系,协调了一场跨越云南、四川、西康三省的大规模起义行动。 这种协调显示了卢汉的战略眼光和组织能力,也大大增加了起义成功的几率。 1949年12月9日,卢汉开始了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行动,他首先控制了昆明机场和通讯设施,切断了国民党与外界的联系。 随后,他巧妙地软禁了包括张群在内的国民党高级官员,有效地瓦解了国民党在云南的统治核心,这些行动的成功实施,为起义的顺利进行扫清了障碍。 当晚10时,卢汉正式宣布云南起义,震惊了整个国民党统治集团,他迅速逮捕了李弥、余程万等国民党军政要员,彻底瓦解了国民党在云南的统治力量。 这一系列行动的迅速和果断,充分体现了卢汉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起义成功两天后,即12月11日,卢汉成立了云南人民临时军事委员会,开始着手处理云南的过渡事务。 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卢汉做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决定:他出于私交考虑,将被软禁的张群释放。 这个决定后来被周恩来总理认为是一个遗憾,因为如果继续扣留张群,可能会成为与被国民党软禁的张学良交换的筹码。 这个细节反映了卢汉在政治和个人情感之间的矛盾,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的复杂性。 云南和平解放后,卢汉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先后担任了国防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重要职务。 在这些岗位上,卢汉发挥了自己丰富的军事和政治经验,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和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4年5月13日,卢汉因肺癌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他的一生跨越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动荡和最具变革性的时期。 毛泽东主席对卢汉给予了高度评价:"打了日本又和平起义,你是黄花晚节香。"这句话既肯定了卢汉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也赞扬了他在关键时刻选择起义、促进和平解放的决断。 这个评价不仅是对卢汉个人的褒奖,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像卢汉这样的起义将领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