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省名字很有特点,命名有两种,一种是以山水名字命名,另一种是以城市地名而来。命名有一个很明显特点,有东必有西,有南必有北,有上必有下,十分讲究对称,只不很多名字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一、因山川得名 河北、河南,很明显,以黄河为界命名。 湖北、湖南,以洞庭湖为界命名。 浙江,以境内富春江蜿蜒曲折命名。 江西,以唐朝江南西道命名,当然也有江南东道,如今苏南、浙江、上海、安徽一部分。 陕西。因周朝时周召分陕而治,今河南陕县陕塬为界,陕东即黄河中下游地区,历史上诸侯国众多,区域庞大,无法命名。 山东、山西,以太行山为界。有意思的是山东山西现在并不相连,中间隔了一个河北河南,其实明朝时山东山西相连,清朝时分出了直隶省(今河北、北京、天津),造成山东山西不接壤。 黑龙江,以境内黑龙江得名。 青海,以境内青海湖得名。 辽宁,以境内的辽河得名。 贵州,以境内贵山得名。 海南,以南海命名,元朝时设海北海南道宣慰司,和广西北海隔海相望。 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以山、水而得名。 二、因地名而得名 吉林,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江的城池”,即松花江边的城市。 台湾,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明朝正式启用“台湾”一词。 福建,取唐朝时福州、建州首字而成,建州是今福建北部,州府在今福建南平建瓯市。 甘肃,和福建一样,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安徽,取安庆、徽州两府首字而成。 江苏:清朝取江宁府、苏州府两府首字而成。 云南,汉武帝征服西南,设立24县,其中就有云南县(今祥云县),为云南得名开始。命名三种说法,其一是关于“彩云南现”说,其二是“云山之南”(现宾川鸡足山),三是“武帝追梦”说。历史上没有云北一说。 四川:北宋时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由此而得名。 广东、广西,广东和广西的广指的是广信县,如今广西梧州市万秀区。宋朝时设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简称广东、广西。 宁夏,元朝灭西夏后,设宁夏府路,始有“宁夏”之名,意为西夏安宁。 西藏,元朝时,西藏地区设立乌思藏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清康熙时命名西藏。 新疆,清朝乾隆皇帝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之后,将天山南北地区称为新疆,意思是“故土新归”。 内蒙古:蒙古来自蒙语中“忙豁勒”的转音,意义为“永恒之火”,也有“质朴”的含义。清代将漠南蒙古各部称为“内札萨克蒙古”,漠北喀尔喀、厄鲁特等部称为“外札萨克蒙古”,“内札萨克蒙古”演变为“内蒙古”。 北京,京在古代指首都,大唐最初是三京,即京师长安、东都洛阳、北都太原府,中间曾多次变更,唐肃宗时五京齐备,分别为中京京兆府、西京凤翔府、南京成都府、东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 辽国时也设五京,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中京大定府(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明城)、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北京曾被命名为南京,听起来是不是很可笑,这和辽国主要占据北方有关。 上海,宋代为解决吴淞江的泄水能力,在吴淞江两岸,大约每隔五里就会开凿一条进入吴淞江的大支流,这种支流水道称为浦。吴淞江两岸共有18个浦。北宋:“松江之南,大浦十八,有上海、下海二浦”。南宋时设上海镇,元代建上海县。而下海却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天津,津是指渡口,明朝燕王朱棣率兵经海津镇渡河南下,称帝后赐名“天津”,意天子渡口之意, 重庆,南宋时期,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不但省份名称是这样,市县村级名称也一样,名称中包含着文化和历史演变,细研究格外有趣。
有东必有西,有南必有北?海南,海北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