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正在加速追赶的路上 今年的诺贝尔科学奖揭晓,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再次花落

帝梦与世界 2024-10-12 16:24:16

中国科研,正在加速追赶的路上 今年的诺贝尔科学奖揭晓,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再次花落国外科学家之手,其中涉及的人工智能与基础科研交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随之而来的一些评论却让人心里五味杂陈:“中国人未来50年都不会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中国基础性科研和美西方起码有20年差距!”“中国的AI技术和美国相比落后整整10年!”这些声音听起来让人有些无奈,甚至生气。 不可否认,诺贝尔奖评选的标准之一确实是基础性科研的开创性贡献,而这恰恰是我们过去一段时间内相对薄弱的地方。我们常常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应用和技术开发,虽然这样也能取得不少成就,但在诺贝尔奖这种级别的荣誉面前,似乎总是差那么一口气。 但是,面对这种差距,我们应该感到愤怒吗?或许应该,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感到激励。近年来,中国在基础科研以及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比如,最近《Cell》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由阿里云与中山大学合作的研究成果,就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这项研究利用了深度学习模型LucaProt,从全球生物环境样本中挖掘出了大量的病毒基因组,发现了前所未见的16万多全新的RNA病毒种类。这一发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病毒世界的认知,也为未来的疫苗研发和疾病防控提供了新的可能。要知道,在人类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灾难中,病毒造成的损失往往不亚于战争。而阿里云的这次研究,则像是为人类提供了一把新的钥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对抗这些看不见的敌人。 事实上,不只是阿里云,国内还有很多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都在积极地投入到基础科研和AI技术的研发当中。他们与国内外的高校合作,不断地推动着前沿科学的发展。这些合作不仅仅体现在论文的数量上,更重要的是,它们代表了一种趋势——中国正在努力缩小与世界领先水平之间的距离。 诚然,我们在某些领域还有差距,但这正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正如一句老话所说,“差距,不就是催人奋进的号角吗?”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研究者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国的AI科技和基础科研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对于未来,我们不应妄自菲薄,也不应盲目乐观。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追赶,才能真正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而中国科研人员的努力,正逐渐让这一目标变得触手可及。

0 阅读:886
评论列表
  • xbyf 17
    2024-10-13 14:08

    诺奖定律:1如果是美国人,不论谁会写几首歌词小短文都能得奖(16年、20年诺奖)。2如果是美盟友,在没有美国人竞争的情况下发明味精也能得奖(70年代日本诺奖)。3同是日本人,有成就的村上春树不行,加入欧美籍的石黑一雄可以(17年诺奖)。最最重要的,当今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霍金至死都没能得奖!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没能得奖!诺奖的口味太重了。

  • 2024-10-14 23:20

    诺贝尔奖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其评价体系建立在科技量化标准和拉丁字母之上。若我们能在中华文明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科技体系,诺贝尔奖的影响力可能会减弱。现代科技起源于西方,西方国家在语言统一、文字传承和思维逻辑方面具有优势,使得他们更容易掌握科技知识。 对于华夏民族来说,要发展自己的科技体系,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西方的科技标准和规范,这不仅耗费资源,还可能面临西化冲击和人才流失的风险。尽管如此,我们相信有国学基础的国人能在科技研发上展现潜力。目前,科技话语权在西方手中,但如果转移到中华文明,我们也能获得创新优势,甚至可能吸引西方国家学习中华国学。

    用户38xxx54 回复: 国泰君威
    诞生于华夏文明的智慧结晶,被我们尊称为“易学”与“易技”。而在西方文明的沃土中孕育出的,则是众所周知的“科学”与“科技”。两者虽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却都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提升生活质量的卓越成果。
    国泰君威 回复:
    中国有科学吗?
  • 2024-10-13 13:12

    我们祖国真没有什么创造发明,得承认,

  • 2024-10-12 22:57

    别的单位发奖金关你什么事!

  • 2024-10-13 13:11

    问题是

  • 2024-10-16 15:35

    不是已经遥遥领先了吗?

  • 2024-10-17 06:22

    2比一大,但永远排在一的后面,这是恒古不变的法则,天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