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上的剧场效应特别明显 有宁夏的网友看了2023年清华附中高一新生分班考试的数学试卷后,给我留言,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都说不要超前学习,都说不要补课,都说学习靠自己,看了这套卷子,我只想说,哄傻子呢? 我的看法是,有能力可以提前学,前提是学得很轻松,基础扎实。 他说,考清北、985高校,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都在卷,都在超前学,都在拼命补课。 我想说的是,他说的情况有,但也没有这么绝对。 现在看戏的人少,看电影的人多了。过去可不是这样,电影院都是水泥地上,放了很多排条凳,一排排地坐下去,后来条件好了,才改成一人一个独立的座位,当然也是彼此挤挤挨挨的。但是座位都在平地上。 那时,影院的灯光和音响效果也不能跟现在比,所以有条件的、买票早的、有关系的都会买前排,选择靠近中央的位置。这样不仅距离舞台近,还正对着舞台。看电影不会被挡着视线,看戏能看清演员的模样和表情。 你看中央电视台的晚会、大型节目的现场、团拜会,重要的人物都是坐中央、靠前排就坐,位次很有讲究。后排的人、靠边的人,能进去就已经不容易了。 这说明前面的位置、中间的位置好,看戏尤其如此。万一前排的人个头高,后排的人只能侧着头,从肩膀中间看过去,时间长了肩酸脖子累。倘若靠近前排的人,觉得被前排的人挡住了,然后站起来,他是看清了,可是后排的人遭殃了,被迫只能站起来。 结果是,除了最前排的人,所有的人都不由自主地站起来。 在学习这件事上,剧场效应尤为明显。 北上广深可能是中国学习最卷的地方,海淀妈妈早已名扬天下。身边都是高知父母,高学历、高智商、高收入的家庭特别看重学习。 因为这些父母本身就是学习的受益者,自己就是考一代、考二代。从农村、从偏远地区来的孩子,能够留在北京的,当年都是小地方的学霸,就是通过一路考试、一路晋级、一路打怪兽,这么过来的。自身的经验告诉他们,学习是捷径。 思想是先导。这样家庭的孩子从小就被灌输,现在不吃学习的苦,将来就要吃生活的苦。孩子,我现在让你学习,是为了让你将来有选择生活的权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培养子女,是家庭的中心工作和核心要务。家庭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中心工作。 这些父母可不是说说而已,他们知行合一。他们会亲自下场,父母爷爷奶妈姥姥姥爷全家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一个好汉三个帮。全家人分工合作,紧密配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留足了教育储备金。 语数外音体美全面培养,琴棋书画重点突破。 制定子女培养规划,细化分解到学龄前阶段——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大学阶段——研究生及以上——职业规划。这样的规划未必见诸纸面、行诸笔端,但一定是反复推演,充分酝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海外留学,多个方案比选。小升初、初升高,那都是关键两仗。 正常高考、学科竞赛、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高考移民、海外留学多条路径备选。 鱼有鱼道,虾有虾路。选择什么样的培养路径,要看孩子的天资禀赋和配合程度,看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看国家的政策变化和发展趋势。 学习有天赋的可以规划学科竞赛,艺术、体育有特长的可以小众路线,家庭经济优渥的可以走海外留学,孩子全面发展的可以走正常高考,在学习方面不是很擅长的也可以学习一技之长。 有的家长卷孩子,有的家长卷自己,有的家长顺其自然,都没有对错之分。只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创业成为雷军,弹钢琴成为朗朗,打网球成为郑钦文,学游泳成为施展乐,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孩子优秀就交给国家,展翅飞翔,光宗耀祖;孩子普通就留在身边,承欢膝下,儿孙绕膝。 即使做个普通人,也挺好。 #立德树人育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