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搞绘画疗法的,还是搞音乐、舞蹈疗法的,不懂心理学还是不行的,昨晚黄剑敏博士

千山看这边 2024-10-13 14:01:03

不管是搞绘画疗法的,还是搞音乐、舞蹈疗法的,不懂心理学还是不行的,昨晚黄剑敏博士说了真话,他希望搞艺术治疗的也去学习心理学,学心理学的也要懂艺术治疗。这话,我从20多年实践的角度来看是对的,真知灼见[赞] 学艺术治疗的深度不够,只能停留在艺术本身的作用层面,艺术和心理疗愈之间必须有一道桥梁,那就是艺术表现与深层次心理活动的联系,我们必须要理解、分析并熟练运用,把艺术形式言语化,引导觉察、感受,沉浸式体验,引而使潜意识里的内容上升到意识层面,被意识觉察、形成认知,再进行理性处理,再一次或三番五次的进行表达(可以用言语加艺术表达的形式),以起到渲泄、转化的作用,完成整个疗愈过程,并达成效果,那才叫艺术治疗。 反观现在的艺术治疗确实存在深度不足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被看到,不然又会误导很多学生和受众。 而现在某些搞中医音乐治疗的人们也存在一个误区,他们认为他们做的才是真正的音乐治疗,例如有人说情绪障碍的人要听宫音才是治疗,而不是听某些喜庆的音乐,其实不然。 虽然喜庆的音乐效果是暂时的,也不能排除其作用,抑郁情绪严重时,用这种方式紧急应对、处理一下也不是不可以。凡事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能把问题看死了,因为情况时刻都在发生变化,人的心理活动、情绪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不能拿一个固定的方法给到所有人,还期望有疗效,怎么可能让所有人穿同一件衣服还那么合身呢? 黄剑敏博士说音乐治疗一定是个性化的方案,我非常认可。 我认为,一个人有情绪时,一定要渲泄出去才行,如果用音乐治疗,可以先用匹配案主当下情绪状态的音乐,可能是悲伤的,也可能是愤怒的,在音乐领域中谓之共鸣,在音乐治疗中谓之同调,在心理咨询中谓之共情。 而不是一定要用宫音强行让案主平静,试问,即便是当时平静了,那些负面的原始情绪该怎么办?难道不处理了吗?弗洛伊德老爷子早都说了,那些被压抑的情绪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而那些被活埋的情绪还是有很强烈的破坏性的,它们还会在潜意识层面伤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的,怎么办? 必须要表达,必须要渲泄出来。 所以,这时候,共鸣、同调、共情是必须做的事情。 如果情况比较紧急,需要危机干预时,用一些愉悦、喜庆的音乐,把案主从危急的状况里拉出去,暂时应付一下,也是可以的。 所以,音乐治疗不是当下某些搞西方音乐治疗、中医音乐治疗的朋友说的那么简单。必须要结合心理学原理,不能违背心理学的规律,必须以人为本,符合“人”的实际情况才行,而不是盲人摸象,主观臆断,脱离实际。 希望人们擦亮眼睛,不要盲从。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