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厉害的地方就是会打逆风战,从莫斯科到列宁格勒,再到斯大林格勒,这几个输了,麻烦就大了。 根据当时红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的回忆,在莫斯科保卫战最为关键的时刻,总参谋部几乎无法准确判断德军装甲主力的突击方向。 然而,朱可夫却总能凭借其超凡的直觉,提前做出预判,并迅速部署反击。这种能力不仅仅源于经验,更是一种独特的天赋和对战争本质的深刻理解。 当沙波什尼科夫不解地问他如何做到时,朱可夫的回答“我是通过计算和分析,判断他们只能从这里来”显示了他的军事才华。 在数万人的战局中,他能够理性分析战场形势,并做出迅速决策,这是普通高级将领所不具备的。 如果没有朱可夫的战略眼光,莫斯科保卫战中拼凑起来的士兵们可能会在德军的进攻面前毫无头绪,最终沦为包围圈内的牺牲品。 试想一下,假如莫斯科陷落,苏联的整个战局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朱可夫的存在犹如黑暗中的一束光,给了苏联人民以希望。 指挥一支百万级别的军队作战,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活,更是个体力活。朱可夫接手的往往是几十万的残兵败将,然而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开始着手重组这些军队。 他不仅要整编新兵,还要将后方送上来的增援军队有效利用。在这过程中,他面临的是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在战斗中,如何快速构建起一个既能填补阵线又能展开进攻的军队,是关键中的关键。朱可夫深知这一点,他通过不断的训练和调整,使得新加入的士兵能够迅速融入到战斗之中。 虽然交换比始终不理想,但朱可夫通过巧妙的战术设计,初步构建了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军队,这为随后的战斗奠定了基础。 紧接着要考虑的是,德军主攻方向是哪里?战术意图是什么?这里的地形利不利于机械化部队的展开?敌我双方坦克装甲厚度多少?穿深多少?坦克军百公里趴窝多少辆? 数千辆坦克和上百万军队以及上万门火炮怎么展开?如何在局部取得对德军兵力优势?需要的后勤弹药油料能不能及时送上去? 值得注意的是,指挥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不仅需要战略眼光,还考验着指挥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在莫斯科保卫战期间,朱可夫几乎每天仅睡一两个小时,晚上熬夜查看报告和筹划战斗。他甚至熬到一半困了,就去外面冻一冻,继续加班。 这样超强的意志力和奉献精神,让他在部队的士气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士兵们看到指挥官在最前线奋战,自然会激发出更强的斗志,而朱可夫的领导力,无疑增强了战斗的凝聚力。 1941年,德国军队包围了列宁格勒,朱可夫被紧急派遣担任方面军司令。 面对着几乎不可能抵挡的敌军,列宁格勒市民与红军齐心协力,挖掘战壕,修建防御工事,准备坚守。这是一座防御坚固的城市,但也是一座充满了人民的坚韧与决心。 朱可夫巧妙地延缓了德军的进攻,通过炮火和装甲部队的袭击,迫使德军停滞不前。 同时,他通过政治宣传,保持了市民的士气,尽管饥饿、战火和严寒使数十万市民丧生,但列宁格勒坚守了整整900天。 这一壮丽的壮丽抵抗被认为是军事史上的奇迹,而这仅仅是朱可夫在守城方面的第一步。 列宁格勒情况稍稳后,朱可夫转身投入了莫斯科的保卫战。这一次,他与德国元帅博克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博克是德国陆军中的装甲专家,在波兰和奥地利战役中表现出色。 然而,朱可夫巧妙地利用了苏联的炮火优势,并联合左右翼部队发动进攻,有效地击退了德军的尝试。 博克曾试图包围莫斯科,但朱可夫始终洞察到敌人的意图,迅速防御并将德军逼入绝境。最终,博克只能下令撤退,德国军队丧失了攻占苏联首都的机会。 这些守城战役中的胜利不仅让朱可夫声名鹊起,还证明了他的出色指挥才能,能够在危难时刻保卫祖国。 在我看来,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朱可夫对战争状态的深刻理解和超乎寻常的判断力。在许多人看来,这样的战役是死胡同,而他却能在最危急的关头看到出路。 从莫斯科到列宁格勒,再到斯大林格勒,朱可夫的逆风战术和果断决策,成为了苏联能够坚持下去的重要原因。 朱可夫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是在胜利时高歌凯歌的人,而是在逆境中迎难而上的勇者。 他用智慧和勇气,带领苏联人民走出了无数个黑暗时刻,书写了一段辉煌的历史篇章。没有朱可夫,今天的世界或许会变得完全不同。 朱可夫不仅仅是一名军事指挥官,更是一位具有非凡智慧的战略家。他以个人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影响了整个战争的走向,也改变了无数人命运。在此,我们向这位逆风中的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历史开讲#
朱可夫厉害的地方就是会打逆风战,从莫斯科到列宁格勒,再到斯大林格勒,这几个输了,
儒雅星辰昊讲历史
2024-10-13 19:57:15
0
阅读: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