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的散文《送娘远行》,看哭无数人。李肇星是在母亲去世的第二天才得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4-10-13 21:56:08

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的散文《送娘远行》,看哭无数人。李肇星是在母亲去世的第二天才得知这个消息的,因为父亲担心耽误他的工作。   1995年,外交部长李肇星在牙买加进行正式访问,期间接到了让人心痛的消息——他的母亲在胶南医院病逝。   李肇星由于国事在身,未能及时回国见母亲最后一面。   一月后,他写下了一首诗,《送娘远行》。   在这首诗中,李肇星提到了童年时期,母亲在日寇入侵时护他藏身于玉米地,以及母亲在村边池塘里用泥巴为抗日军队染制军装。   他的工作常常需要他远离家乡,参与国际事务和外交活动。   九年后的2004年8月,李肇星在国内出差期间,他安排自己的秘书张昆生休假回家探望病中的母亲,而不是陪同自己到甘肃。   他深知工作的重要性,但也认识到家庭与亲情的不可替代。   他通过给张昆生提供补品和慰问,鼓励他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   李肇星出生于1940年,在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区大珠山镇王家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当他的父亲加入了抗日斗争,家庭的经济状况变得更加艰难。   少年时期,由于家乡王家村未设学校,李肇星只得前往母亲的家乡瓦屋村求学。   从小,李肇星就显示出对学习的极大热情,即使在辛苦的家务劳动之余,他也总能找到时间埋头于书本。   在他童年,一次母亲让他帮忙耕地,但他却被发现坐在干涸的沟渠里专心阅读。   家中虽然物质匮乏,但爷爷和奶奶总会尽力提供花生和黄瓜给他。   李肇星从小学毕业后,背起干粮进入了胶南县城的中学求学。   由于学校没有宿舍,他只能寄宿在亲戚破旧的柴房里。   在那里,他的求学精神和与众不同的行为,让寄宿家庭的老太太感到不解。   这种专注和热爱学习的态度延续到了他的高中生涯。   1959年,高中毕业后,李肇星参加了高考,希望能进入北京大学学习。   等待录取结果期间,他和母亲都很焦虑,因为他知道母亲为了他的教育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当最终接到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李肇星和他的母亲都被幸福的泪水所湿润。   在北京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李肇星继续保持着低调而勤奋的学习态度。   每月仅有15元的生活费,但他仍设法每月省下3元支持家乡的表妹读书。   李肇星即使在学习最紧张的时刻,他也会花时间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李肇星因其质朴和热心助人,在第二个学期被全票选为班长。   在李肇星的大学生活中,他与秦小梅的爱情故事开始了。   秦小梅出身于北京的一个外交家庭,她的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家秦力真。   尽管两人的背景迥异,秦小梅却被李肇星的诚实和勤奋所吸引。   他们的关系面临许多人的质疑和不看好,但秦小梅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   1967年4月,两人在北京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婚后,他们与秦小梅的父母共同生活了28年。   这段时间里,李肇星与岳父秦力真经常交流工作和国家发展等问题。   秦力真生病住院期间,李肇星不顾工作繁忙,总是抽空去医院陪伴照顾。   秦力真去世前对李肇星的评价极高,他认为李肇星是他见过的最诚实、最勤奋,也是最懂人情的干部。   秦力真生前希望能为他家乡冀县的孩子们改善教育条件。   逝世后,李肇星和秦小梅努力筹集到37万元善款,修建了一栋新的图书馆,并以“力真图书馆”命名。   李肇星的母亲去世时,他因公务繁忙未能及时回家。   对于父亲,李肇星无论多忙都会抽时间探望。   他对待奶娘也同样充满感激之情,每次回乡必定探望这位老人。   每次回到青岛胶南,他也会找时间看望胶南第一中学和老师们。   在1993年,李肇星被任命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在联合国,李肇星处理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敏感问题上。在他坚持下,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提案被连续两年驳回。   除了在政治和家庭领域的努力,李肇星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1999年,他出版了几部作品,包括《青春中国》等诗集和散文集。   著名作家冯骥才评价李肇星的诗歌展示了中国外交家的广阔胸怀。   李肇星的心愿是希望中国的外交家中能出现更多的诗人,他相信文学与外交的结合能够更好地歌颂中华民族的盛世与文化繁荣。   参考文献:[1]李方.笔落五洲风云  情系华夏复兴——《李肇星诗选》读与思[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18(4):9-13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