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50军149师占领越沙巴,师战场工作组在此拍照留念。照片中从左往

历史有小狼 2024-10-14 20:03:27

1979年3月,50军149师占领越沙巴,师战场工作组在此拍照留念。照片中从左往右为:刘毅(师宣传队)、叶年生(组织科)、陈民权(师机关)、蔡德福(文化科科长)、赵科长、李建申。 1979年2月23日晚,越军316A师的148团在代乃地区遭遇激烈交火后,被迫撤退至距离10号公路不远的一带,如吉光胡、奔西爱、威龙松地区。他们在那里快速建立了防御阵地,目的是阻止中国军队南下攻取更多越南领土。 此时,316A师的其它部队在老街柳谷区至沙巴县城一带也部署了重兵。其中,7个步兵营和一部分炮兵,以及沿线的民军,共约4000人,设法构建了一个坚固的防线。 在布防结构上,316A师显示了高度的战术灵活性。174团的部队分散在威龙松、蒙先、达果地区以及1796高地及其东南侧山区。而98团的7营和坝洒县的独立营残部则位于新寨北一带,沙巴县的独立第6营主力则驻扎在县城附近。 2月25日,中国解放军149师接到命令,追击正向沙巴县撤退的越军316A师。通过一系列的迂回穿插和逐步推进,149师及其支援部队成功地将越军合围。2月28日,149师的446团2营获命在3月2日前夺取控制4号桥地区的任务,以确保主力部队的行军安全。 受到师级首长的嘱托,446团2营原计划避开10号公路行进,走山地小路以减少遭遇伏击的风险。然而,持续的大雨使得山地道路变得泥泞不堪,难以行走,部队不得不冒险使用之前由中国援建的柏油公路行军。 3月1日凌晨,2营5连部队接近越南境内的4号桥北侧,这里是战略要地,连接了两个关键区域:奔西爱和威龙松。桥梁的南侧是坚固的钢筋水泥结构,而北侧则是一座能够承载坦克重量的木结构桥梁。 根据高级指挥部的战术部署,2营的任务是在不过桥的情况下,迅速控制附近的有利地形,确保桥梁的战略安全。 该地区的地形异常复杂。4号桥地区周围由多个高地组成,这些高地的地势险要,给防守方提供了极大的优势。特别是4号桥东北侧的无名高地,以及西南侧和东南侧的高地,这些都是战略上的制高点。 越南军方在此地部署了密集的火力网络,包括迫击炮、火箭筒和高射机枪等。这些火力点分布在高地周围,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防御圈。 而中国方面,446团2营的5连部队,在副连长伍良培的指挥下,迅速行动,以保护主力部队的安全和推进。在极端的天气和地形条件下,部队面临了极大的挑战。 由于暴雨和夜幕的双重影响,战场视线极差,此时敌我难以分辨。在4号木桥北侧的小树林中,中国部队首次发现敌方动静,这导致了一场突然的交火。此时,敌方利用高地的优势,发射了多枚照明弹,使整个战区被照亮,情况对中国军队极为不利。 在这种情况下,446团2营的指挥体系受到严重打击,通讯连的15瓦电台被毁,导致与上级指挥部的联系中断,整个营的组织被迫解散,战斗力受到极大影响。各梯队的指挥官在没有有效的通讯支持下,不得不依靠即兴的战术和快速反应来应对敌方的火力覆盖和机动防御。 在后续行动中,2营的后卫梯队6连,在连长唐宜富的带领下,迅速响应,调整战术,以最小的装备负担加速前进,努力在敌方密集的火力网中寻找突破口。他们在4号木桥北侧的地形中,利用地形优势进行迂回,展开对敌方的佯攻和实际攻击,试图打破僵局。 直到3点20分左右,第6连首先突破了敌方防线,成功占领了4号木桥北侧的2号高地。连长唐宜富立刻指派炮连和夺取的越军火炮向1号高地发起激烈的炮击,极大地支援了第4连攻占1号高地的行动。 随后,不久后的4点钟,第5连也成功夺取了4号木桥北侧3号高地的关键部分,此举进一步巩固了占领地。与此同时,第2营与越军在4号桥区域形成了紧张对峙。 接下来的战斗中,第2营在3号高地部分夺取成功后,营副教导员黄坤尧在被越军炮火击中并暂时失去意识后奋力恢复,带伤返回3号桥向团部请求支援。 4点30分,师部因失去与2营的联系,派出446团通讯参谋柳玉成和通讯班寻找营部,途中偶遇黄坤尧,随后迅速向师部汇报并前往事件地点。 到了凌晨5点,2营的行动中团政治处组织股长曹吉成率领战士在救助伤员过程中发现了受伤的江礼锡营长。营长很快复原并重新指挥部队。在他的指挥下,各连部队派出尖兵组进行侦察,及时发现并通过步谈机通知炮兵部队,有效消灭越军的火力点,逐步扭转了战局。 战斗持续到3月1日中午12点,到最后,4号木桥北侧的1至5号高地上的越军被彻底清除。此次战斗中,446团第2营在伏击中坚持战斗,付出了76人牺牲,121人受伤的重大代价,却也击毙了越军316A师148团的153人,并缴获了重要武器装备。 参考资料:崔佳编著. 《一本书读完人类战争的历史》 2014

0 阅读:20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