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被俘的国民党中将宋希濂对押解的解放军战士说,你们这下可以解甲归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4-10-14 22:37:01

1949年12月,被俘的国民党中将宋希濂对押解的解放军战士说,你们这下可以解甲归田了。战士说:我们还要建设一个强大的祖国。宋希濂听了,大为震撼。   1949年,蒋介石将宋希濂任命为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负责指挥两个兵团共十四万人驻守大西南。宋希濂这位黄埔一期的毕业生和蒋介石的得意门生,曾在34岁时便被任命为集团军总司令。   尽管宋希濂和胡宗南集团被视为国民党在大西南的最后“王牌”,但国民党军的主力已经接近耗尽,局势岌岌可危。   12月19日,当宋希濂和他的一千多名残部在大渡河沙坪被解放军追击部队围困,绝望中,宋希濂曾试图自杀,幸被身边人阻止,随后成为了俘虏。   1949年12月,宋希濂作在大渡河被俘。   1949年对宋希濂来说是充满不幸的一年,他遭遇了个人的多重打击:父亲和妻子相继去世,自己则在战场上接连遭遇失败。   此时的宋希濂,年仅42岁,却已是满头白发,身心俱疲。   被捕初期,宋希濂试图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自称是“周伯瑞”。   解放军战士在审问中未能立即识破他的伪装,因为同被捕的其他国民党军官也配合宋希濂的说辞。   然而,宋希濂的真实身份很快被一名曾潜伏在他司令部内的地下党成员识破。   这名地下党成员在被迫离开宋希濂的司令部后,加入了解放军追击队伍,并在见到宋希濂时主动上前打招呼,迫使宋希濂向解放军战士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在押送过程中,解放军对待俘虏的方式与宋希濂之前的经验截然不同。   他们虽然严格搜查了所有人的随身物品,收缴了所有武器,但对其它私人物品却妥善归还,这种行为在宋希濂看来是极为罕见的。   途中一晚,众人在一小村庄的篝火旁休息时,宋希濂观察到解放军战士们大多出身农家,便评论说战争结束后他们可以回乡务农。   对此,一个解放军班长回答说,战争的结束仅是开始,还需建立强大的国防和保卫国土。   这番话令宋希濂颇为震惊,他未曾预料到一名普通班长会有如此深刻的见解。   宋希濂被押往乐山时,路经城门时,解放军安排了一次拍照活动。   为了记录这一历史时刻,特别指定了身份显赫的宋希濂作为主要拍摄对象。   不过,宋希濂并不愿意参与,每当摄影师准备拍摄时,他便故意转身或扭头,导致多次拍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最终,由于队伍需要继续前进,摄影师无法完成任务。   到达乐山县城后,被俘的国民党将领被安置在一所民房内。   拍照未果的摄影师,也是一名年轻的解放军干部,情绪激动地找到宋希濂,斥责他妨碍执行任务。   两人矛盾十分激烈。   最终年轻的解放军干部没有采取更激烈的措施。   次日清晨。   一辆吉普车抵达,仅将宋希濂一个人带走,声称司令员要与他单独交谈。   其他国民党将领感到不安,他们担心宋希濂可能面临严重的处罚。   宋希濂本人也以沉重的心情告别。   然而,车辆并没有驶向预期的军事设施,而是停在了一所中学内。   在这里,宋希濂被引领至一名看起来三十多岁的解放军干部面前。   他礼貌地请宋希濂坐下。   此外,在大渡河被俘时的对话中,宋希濂曾认为解放军将会解甲归田。   但解放军的一个班长对此观点提出反驳,强调解放战争的胜利仅是长征完成的第一步,未来国家不仅需要强大的国防力量,还需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这位干部,正是第五兵团司令员杨勇。   杨勇与宋希濂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谈话,向他解释了新政权的政策和对他的期望。   杨勇在谈话中透露,解放军曾试图争取宋希濂的起义,甚至准备了一些宋希濂的熟人前往湖北恩施找他,但因战事变化而未能成行。   此次谈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在交谈的过程中,杨勇提到了陈明仁的起义,并且曾试图说服宋希濂加入起义,但未能成功。   杨勇鼓励宋希濂应该重新考虑自己的未来。   在交谈结束时,杨勇对宋希濂表示理解,提到解放军中的一些年轻干部可能行为欠妥,希望宋希濂能够不计前嫌。   谈话结束后,宋希濂返回时,与其他国民党将领分享了与杨勇的会面经历。   随后的一天,那名与宋希濂发生冲突的年轻解放军干部再次找到宋希濂,为之前的不当行为道歉。   这次事件让宋希濂深受触动,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歉意。   多年后,1959年12月,宋希濂被特赦,释放回归社会。   在一次宴会上,宋希濂与杨勇在北京大会堂偶然相遇,两人相视微笑,并互敬酒水。   参考文献:[1]杨乐生.杨勇宋希濂交锋记[J].四川统一战线,2005,0(10):26-27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