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9月,国民党军政人员出走弃留的代管房产问题仍悬而未决。有关部门终于出

冷亦聊文化历史 2024-10-15 10:25:17

1983年,9月,国民党军政人员出走弃留的代管房产问题仍悬而未决。有关部门终于出台了政策,全国政协迅速落实相关文件,政协干部王春景被抽调处理这项业务。 黄维是第一个主动提出落实房产政策的人。王春景没有耽搁,立即联系了黄维并迅速将这件事落实。紧接着,黄维提出了为当年随他抗战时阵亡的部下修建纪念碑的愿望。 令人意外的是,这一愿望很快得到了批准。尽管是黄维自己出资,但他深感这是自被俘后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被优待和尊重。 被特赦后,黄维不仅得到了工作安排,还很好地解决了自己的诉求,这让他始料未及。过去的黄维在北京关押战犯的功德林里,是最为刺头的存在,就连刘伯承都曾建议处决他。在被俘后,黄维不但拒绝改造,还经常在监狱中惹事。 我军始终秉持优待俘虏的政策,一直给予他良好的待遇。直到最后一批释放战犯的名单中才有他的名字。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短短几个月内,华北地区接连沦陷,日军猖狂地叫嚣“三个月铲平中国”。 为了进一步扩大侵华战略,1937年8月,日军将目光瞄准了当时中国最富饶的上海,淞沪会战也在这种背景下展开。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战史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之一。 淞沪会战期间,中日双方共投入了上百万人,战斗持续了整整三个月。罗店战役是淞沪会战中最惨烈的几处战场之一,被称为“血肉磨盘”。 黄维率领的18军67师从1万人打到不足1000人,几乎全军覆没,连炊事员和马夫都伤亡殆尽,黄维本人也几乎阵亡。经过两天的严防死守,罗店最终失守,但黄维不甘心,率部在罗店外围继续展开进攻。 黄维的部队硬生生守了一星期。 1948年底,淮海战役中,身为国民党第12兵团司令的黄维兵败被俘,成为“战犯黄维”,接受了漫长的27年改造。在被俘前,黄维曾用毒气弹轰炸我军阵地,这让刘伯承极为愤怒,甚至向毛泽东请求将黄维处决以慰藉伤亡的战士们。 毛泽东考虑再三后,拒绝了这个请求,因为黄维也是奉命行事,且在抗日救国运动中曾与共产党并肩作战过。 黄维在被俘后并未体会到毛主席的苦心。许多战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改造后,渐渐接受了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唯有黄维坚持着他的“重臣之道”,甚至讽刺挖苦那些已经悔改的战犯,指责他们背叛了蒋委员长的栽培。 在被俘期间,黄维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五种结核病同时发作,病情相当严重。这种病痛不仅摧残着他的身体,也让他深感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我党在得知他的病情后,并未因他曾是敌对势力的高级将领而有所怠慢,反而迅速采取了措施来治疗他的病情。 此外,为了确保黄维的身体能够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营养,政府特别安排了营养师为他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每天的伙食都是经过精心搭配,以保证他能够摄入足够的营养来对抗病魔。 不仅仅是黄维本人得到了照顾,他的家属也受到了共产党的关怀。黄维的家人在那段特殊的时期里,不仅得到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还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他们的生活起居。 与此,蒋介石方面却为黄维准备了葬礼。国民党方面认为黄维已经无法从病痛中恢复,早早地为他安排了后事。 正是在这样的对比之下,黄维逐渐认识到了共产党的善意和宽容。共产党的关怀与照顾,不仅让他在身体上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在精神上给予了他极大的震撼。这样的待遇,黄维深刻体会到了共产党的政策和人道主义精神。 黄维在精心的治疗和营养支持下,身体状况有所好转。这不仅让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也使他对共产党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黄维从未想到,在敌对立场上度过了大半生的他,竟会在共产党政府的照顾下,重获新生。这种深刻的对比和真实的感受,彻底改变了黄维对共产党以及自己过去信仰的看法。 1983年12月,黄维提出为当年随他抗战时阵亡的部下修建纪念碑的愿望。这个愿望得到了政府的迅速批准和支持,纪念碑顺利建成,成为他对战友们的怀念和敬意的象征。 黄维在纪念碑前,默默地向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友们致以最深切的敬意。 黄维曾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祈求祖国统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他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更是对他经历的深刻反思和感悟的真实写照。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