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1917年7月1日,张勋这位“辫子军”的领头羊,像一阵狂风般攻入北京,竟然把

鹏举谈历史 2024-10-15 12:52:24

话说1917年7月1日,张勋这位“辫子军”的领头羊,像一阵狂风般攻入北京,竟然把末代皇帝溥仪重新请回了皇位。可这场复辟的闹剧,不过维持了短短12天,张勋就被段祺瑞这位老谋深算的政治家“请”了出去,段祺瑞也因此如鱼得水,把持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1917年,冯国璋取代黎元洪,摇身一变,成为总统,而段祺瑞则再度登上总理之位。可惜好景不长,两个军阀为了各自的利益,关于如何统一中国的问题再度争吵不休,第二次府院之争就此拉开帷幕。 段祺瑞之所以能东山再起,乃是因为他曾派人阻止了张勋复辟清朝的阴谋,果断将其赶出了北京。然而,段祺瑞成为总理后,拒绝重组国会和恢复《临时约法》,自以为是地将自己捧成“再造共和”的英雄,便与新任大总统冯国璋搭伙,撑起了北京政府的大旗。 远在广东的孙中山可坐不住了,他心心念念的共和制度,如今竟被军阀们肆意践踏。于是,孙中山呼吁各界保护约法,誓言要对北洋政府发起征讨,南北战争的火药味愈发浓烈。 按理说,段祺瑞辛辛苦苦赶走黎元洪,这回该与冯国璋和谐共处了吧?可没过多久,二人间的矛盾却悄然显露。面对孙中山的讨伐,段冯二人虽然都想统一中国,却在如何统一的问题上争得不可开交。段祺瑞手握重兵,信心满满,意图武力统一,顺便扩大皖系的势力;而冯国璋则谨小慎微,想保存自己的直系实力,坚决反对用兵,主张和平解决。 1917年8月,段祺瑞不顾冯国璋的反对,调兵进军湖南,南北战争的序幕就此拉开。 随着战争的推进,二人的冲突愈演愈烈。冯国璋虽身在北京,但他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南方的长江一带,段祺瑞心中暗暗打起了直系军队的主意,竟派冯国璋的直系军队打头阵,充当炮灰,向两广进发。冯国璋一眼看透了段祺瑞的阴谋,怎肯吃哑巴亏?于是,他采取消极作战的策略,甚至暗中指挥自己的军队退兵停战,决不让段祺瑞白白占便宜。 冯国璋不配合,段祺瑞的战争自然难以继续,只得辞职。然而,段祺瑞可不甘心,心中暗想:“我有兵,还有日本为靠山,怎能轻易认输?”于是,他重施旧计,联合十三省督军,并给奉系的张作霖好处,前后施压冯国璋。冯国璋虽不怕段祺瑞,但惧怕他的军队,最终只能忍气吞声,重新启用段祺瑞,官复原职。 经过这次波折,段祺瑞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愈发嚣张。他急于武力统一南方,变本加厉地侵吞直系的地盘,甚至将直系打下的长沙据为己有。直系大将吴佩孚终于忍无可忍,看到自己的地盘全被皖系吞噬,决定撂挑子不干,公开痛斥段祺瑞的行径,奉系将领们也纷纷响应,支持和平。 至此,直系与皖系之间的矛盾已然人尽皆知,无法挽回。段祺瑞见众人齐心反对自己,心知此局面难以为继,决意再度辞职。然而,他绝不会容许冯国璋在自己离开后独揽大权。于是,段祺瑞想了个法子,趁机联合亲信,搞了个安福国会,为自己造势。 1918年9月,在安福国会的运作下,以“和事佬”著称的徐世昌当选为新任大总统,冯国璋的势力也因此被排挤出中央政府。 段祺瑞与冯国璋同时下野,第二次府院之争至此画上句号。然而,段祺瑞虽不再担任总理,却在北京政府安插了不少心腹,势力依旧不可小觑。因此,直系与皖系之间的矛盾并未因两人下野而平息,反而为日后的军阀混战埋下隐患。 1920年,段祺瑞与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又开始了一轮新一轮的混战,争夺北京政府的权力,最终段祺瑞落败,直系与奉系军阀取而代之。 第二次府院之争表面上看是冯国璋与段祺瑞之间的冲突,实则是军阀间争夺势力范围的结果。虽然这场争斗以两人同时下野而告终,却未能解决军阀间的利益矛盾,直系与皖系的冲突反而因此愈演愈烈,最终演变成了直奉战争,真可谓“风起云涌,波澜壮阔”!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