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风云变幻的中国政坛,亲日派的国务总理段祺瑞如同一位棋手,成功将大总统黎元洪“赶下了棋盘”,随即宣布向德国宣战,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此时的段祺瑞,仿佛在一场大戏中扮演着主角,然而,他的背后却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段祺瑞通过日本首相的谋士西原龟三,暗中借来了一笔巨款。可谓“拿人家手短”,段祺瑞为了一时之需,竟将国家利益一并出让,真是“贻害无穷”。 经过一番府院之争,段祺瑞如愿以偿,坐上了权力的巅峰,但他心中却暗自焦虑。手下虽有兵力雄厚,气势如虹,但金钱的缺乏如同无形的绳索,紧紧束缚着他。毕竟,军队多了,养军的银子也得跟着水涨船高。时间一长,军纪松弛,士兵们对他的忠诚也开始打了折扣,想要操练出一支听话的队伍,军饷和军备可不能少。 可怜的是,段祺瑞的日子并不好过。参与一战,开销不小;而不久后,孙中山在广州又以“破坏宪法”为名,向他发起了讨伐。为了应对这场“武力统一”的大计,段祺瑞又得准备一笔不菲的军费。此时的他,心如焚,愁眉不展,真是“心急如焚”。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日本这只“狐狸”悄然靠近。早在1916年,日本总理大臣寺内正毅便心怀鬼胎,打算趁机染指中国这块肥肉。借着一战的东风,日本不仅大赚特赚,还迫不及待地想要在中国大展拳脚。 寺内正毅看准了中国的动荡局势,决定不再支持南方的革命党人,而是转而扶持段祺瑞,借款的诱惑宛如“美人计”,令段祺瑞如获至宝。这一来二去,双方如同“相见恨晚”,迅速达成了共识。 于是,寺内正毅开始与段祺瑞政府展开了一场“秘密谈判”。为了不让国际社会察觉,日本没有公开签订借款条约,而是派出西原龟三以私人身份与段祺瑞接触。自1917年起,短短两年间,双方秘密签署了八项借款,总额高达1.45亿日元,统称为“西原借款”。这笔巨款,真是“天上掉馅饼”,可惜这饼里却藏着无数的陷阱。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段祺瑞所借之钱,代价却是惨痛的。为了偿还这笔债务,他将中国东北的铁路、矿山和森林资源悉数抵押给日本,甚至连电报电话、军械军备的标准也都要听命于日本。这一举动,简直是将中国变成了日本的“傀儡”,让人心痛不已。 日本见段祺瑞如此好欺负,更是肆无忌惮地向中国派出间谍和特务,暗中搜集情报。1918年,狮子大开口的日本,接连向段祺瑞索要在山东的权益,段祺瑞则满口应承,毫不费力地让日本取代了德国,独占山东的权益。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段祺瑞和日本的“美梦”却都成了泡影。段祺瑞以为这笔钱能解决燃眉之急,没想到不久后便因政治斗争双双下台。日本的寺内正毅本以为占了便宜,谁知段祺瑞下台后,这笔钱就如同“打了水漂”,再也无法追回,借款的兴业银行只能苦苦等待日本政府的救济。可笑的是,这笔借款在中日两国都被视作“卖国之举”。 1918年5月,留日学生们因段祺瑞的卖国行径愤怒不已,纷纷组织“大中华民国救国团”,高举抗议的大旗,要求段祺瑞政府停止出卖国家利益。这一幕,真是“风头正劲”,让段祺瑞的处境愈加尴尬。 段祺瑞政府以出卖国家利益为代价,从日本借来的巨款,虽然缓解了财政压力,却也为未来埋下了隐患。随着段祺瑞的倒台,国民政府拒绝承认这笔外债,日本趁机将魔爪伸向中国东北的铁路和矿产资源,盘踞山东,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掠夺与经济控制,成为日本全面侵华的前奏。 “拿人家手短”,段祺瑞的选择不仅让自己身陷泥潭,更是让整个国家陷入了深渊。历史的教训,值得我们铭记于心,愿后人不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