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陈宝国把儿子陈月末送到英国留学,在节目上主持人问他:“你每个月给英国

自由的百灵鸟 2024-10-15 15:23:32

1999年,陈宝国把儿子陈月末送到英国留学,在节目上主持人问他:“你每个月给英国的儿子多少生活费?”陈宝国轻描淡写回答:“一个星期5英镑(40块)。” 1999年,陈宝国夫妇做出了一个艰难但英明的决定——把独子陈月末送到英国去求学。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要知道当时的陈月末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远赴异国他乡生活谈何容易。但这一决定的背后,是作为父母的陈宝国和赵奎娥深思熟虑后的考量。   原来,从小陈月末就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缠着父母要学表演。作为过来人的陈宝国夫妇深知演艺圈的复杂和艰辛。尽管自己在这个行业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们并不希望儿子重蹈覆辙。 然而,天不遂人愿,随着年龄的增长,陈月末对表演的热情不减反增。这让陈宝国夫妇意识到,与其强行扼杀孩子的梦想,不如让他出国见见世面,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或许是疏导他兴趣的良方。于是,夫妻俩咬咬牙,送儿子踏上了留学的旅程。 然而让陈月末没想到的是,父母给他的生活费是如此"寒酸"。陈宝国直言每周只给儿子5英镑,合人民币也就40元。在物价高昂的英国,这点钱显然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陈月末曾跟朋友提起,他在一个小岛上求学,岛上消费不高,但他连一把心仪已久的吉他都买不起,因为它的价格略高于他每周的生活费。   生活的窘迫并没有击垮这个少年的意志,反而激发了他自力更生的斗志。为了贴补生活费,陈月末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钱。他尝试过各种工作,送过报纸,端过盘子,当过球童,还在麦当劳打过工。通过自己的努力,他每周能挣到40多英镑,这让原本捉襟见肘的生活终于宽裕了一些。   那段艰苦的日子虽然难熬,但陈月末从中收获了难能可贵的东西——独立生存的能力。在英国的12年求学生涯中,他学会了自己给自己"转账"。无论是学费、生活费,还是课外开销,他都靠自己的双手去挣取。这些经历锤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塑造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让他受益终生。 对陈月末的这段经历,陈宝国每每谈起都难掩自豪之情。他非但不觉得儿子吃苦,反而对他的勤工俭学赞不绝口。在陈宝国看来,儿子能在异国他乡自食其力,是值得骄傲的事情。这或许就是他当初不惜忍痛把儿子送出国的目的所在吧。   在谈到陈月末的演艺之路时,我们不得不提及他的父亲陈宝国。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演员,陈宝国的人生轨迹对儿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早在上世纪70年代,年轻的陈宝国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在那里,他邂逅了自己的爱人赵奎娥。彼时的赵奎娥不仅是班花,更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一次汇报演出中,她毅然剪去了留了10年的长发,只为了扮演好一名解放军战士。这一幕深深打动了陈宝国,他暗下决心要追到这样一位既漂亮又敬业的姑娘。   陈宝国的执着和真诚最终感动了赵奎娥,两人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他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尤其是陈宝国,更是凭借出色的演技拿下了多部热门影视剧,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实力派演员。然而,对于儿子陈月末,夫妻俩却有着不同的期望。他们希望儿子能远离自己曾经历的艰辛和纷扰,去过一种更加"正常"的生活。所以,当陈月末表达出对表演的热爱时,陈宝国难免有些失望。   12年后,学成归来的陈月末却做出了一个让父亲跺脚的决定——他要进入演艺圈发展。这无疑让陈宝国备感挫败,他多年的"心血"仿佛都白费了。起初,陈宝国难以接受这个现实,父子俩经常为此争执。但渐渐地,他看到了儿子对表演的热忱和天分,才慢慢转变了态度。他意识到,自己不该用自己的期望去框住儿子的人生,而应该尊重并支持他的选择。   令人欣慰的是,陈月末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尽管他还没有大红大紫,但凭借扎实的表演功底和敬业的工作态度,他在演艺圈崭露头角,得到了前辈和观众的认可。对此,陈宝国打心眼里为儿子感到骄傲和欣慰。他欣慰儿子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更欣慰儿子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品质。   如今,陈宝国自己依然活跃在荧屏上,他最新主演的电视剧《大考》聚焦2020年新冠疫情下的高考学子,这一选题新颖而又贴近生活,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父子两人,一个是德艺双馨的实力派,一个是新生代的后起之秀,在各自的领域里熠熠生辉,为观众奉献着精彩的表演。   纵观陈宝国父子的经历,我们看到的是两代人在追梦路上的执着和坚守。无论是陈宝国对表演艺术的一往情深,还是陈月末对理想的不懈追求,都展现了他们积极向上、永不言弃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不仅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也感染和激励着更多怀揣梦想的人们。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