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泰国的一头大象惨遭虎头蜂围攻,中毒而死。兽医经过检查,发现大象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4-10-16 00:55:13

2014年11月,泰国的一头大象惨遭虎头蜂围攻,中毒而死。兽医经过检查,发现大象身上共有100多个蜂蛰伤口,几乎全部都集中在嘴巴和眼睛周围。蛰死大象的虎头蜂究竟有多厉害?   这场悲剧的起因是象夫将母象拴在了一棵树上,自己则离开了现场。   不幸的是,这头母象在尝试移动时不慎触碰到了树上的虎头蜂巢。被困住的母象无法逃离,最终因多次被蛰和毒素的影响,导致肾衰竭而死。   母象的死亡现场十分凄惨。   它全身多处,尤其是眼睛、鼻子和嘴巴周围都被蜂群重点攻击,身上累计有超过一百处蜂针刺伤。   在母象倒下之后,小象仍旧不愿离去,似乎在期盼母象能够苏醒。   虎头蜂的攻击性极强,是胡蜂科虎头蜂属的一员,这种蜂因体色黄黑相间,带有虎斑纹而得名。   虎头蜂主要分布在亚洲,例如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地。   中国南方省份如福建、广东、云南及台湾地区也有较多分布。   虎头蜂以捕食其他昆虫为生,不采集花蜜。   虎头蜂的蛰针与腹部的毒腺相连,其毒性类似眼镜蛇的蛇毒,主要由氨基酸组成的毒蛋白构成。   当动物被蛰后,蜂毒会引发局部红肿、疼痛和严重的过敏反应,且因为蛰针无倒钩,虎头蜂能连续攻击多次。   此外,虎头蜂具有强烈的群居性,一个蜂巢可能容纳成千上万只蜂。   历史上,虎头蜂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并不少见。   2009年台湾一登山队在双溪乡的古道上不慎惊扰了虎头蜂巢,数百只蜂群攻击造成严重伤亡。   2015年台湾一老汉在山中遭虎头蜂袭击后未能及时就医,最终不幸身亡。   2021年,澳门新北市也有人在三貂岭瀑布前遭虎头蜂袭击,造成至少一人死亡,多人重伤。   虽然虎头蜂因其激烈的防御行为而令人畏惧,但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虎头蜂不仅是肉食性动物,能有效控制其他害虫的数量,还能通过其独特的生物特性,如蜂蜜、蜂蜡和蜂巢。   虎头蜂的蜂蜜和蜂蜡在传统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治疗关节炎和风湿病方面。   虎头蜂的养殖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特别是在中国的一些农村地区,虎头蜂养殖帮助当地居民实现了经济上的脱贫和繁荣。   通过养殖虎头蜂,不仅可以从它们的蜂蜜和蜂蜡中获益,还可以利用它们的药用价值。   腾冲的农民刘定茂就成功地将虎头蜂养殖作为一项盈利的业务,不仅为自己带来了收入,还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在采访中记者目睹了刘定茂与虎头蜂之间的和谐相处:他能够在雄蜂身上亲吻,而这些雄蜂则像宠物一样在他身上爬行,完全没有攻击性。   刘定茂解释道,虽然雄蜂没有蛰刺,不具备攻击性,但与之相反,工蜂则装备有蛰刺,并且非常具有攻击性。   因此,与工蜂和蜂王打交道时,他必须穿戴全套的防蜂服。   在养殖虎头蜂的过程中,刘定茂将这一技艺传播给了周边的村民。   他将过冬的蜂王免费分给村民,以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养殖业。   虎头蜂的蜂蛹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其市场价值非常高,季节性强,因此非常珍贵。   刘定茂通过定期销售蜂蛹、蜂王和雄蜂,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在全球范围内,其他类型的有毒蜂类同样引起了关注。   非洲杀人蜂和日本大黄蜂都因其激烈的攻击性和强烈的毒性而臭名昭著。   非洲杀人蜂,由非洲蜜蜂和巴西蜜蜂杂交产生,其攻击行为尤其凶猛,可导致严重的健康危机,甚至死亡。   日本大黄蜂,作为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黄蜂之一,其毒液对人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提到地雷蜂时,其名字源自它们飞行时产生的巨大嗡嗡声以及蛰人时极其疼痛的感觉。   地雷蜂的蛰伤可以导致严重的物理和生理反应。   鉴于这些有毒蜂类的潜在风险,野外活动时的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在野外活动时,应避免接近蜂巢并注意个别蜂只的警戒行为。   合适的服装选择和避免使用浓烈香味的个人护理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些危险蜂类的攻击机会。   最后,虽然遭遇蜂群攻击的情况相对罕见,一旦发生,及时的医疗响应是必须的。   被蛰伤后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冷敷等方法减轻痛苦。   对于有过敏史的个体,携带应急救护药物,如肾上腺素和抗过敏药物。   参考文献:[1]李振宇.智巧型养蜂场虎头蜂识别与机械捕杀[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3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