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历史的转折点悄然来临,直皖战争的余波尚未平息。奉系军阀在这一场冲突中全力支持直系军阀,助其击败皖系。然而,胜利的果实却被直系独占,奉系仅得些许残羹冷炙。这一不平等的结果使得直奉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 1922年,局势急转直下,直系与奉系的矛盾终于爆发。吴佩孚带领直系军队发起猛烈攻击,狠狠击败了张作霖的奉系。在英美的干预下,奉系被迫撤回东北,犹如失去栖息地的候鸟。 有趣的是,在直皖战争中,奉系曾与直系并肩作战,共同将皖系军阀段祺瑞推下台。然而,转眼之间,奉系却与直系反目成仇,甚至展开激烈冲突。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利益纠葛。 张作霖之所以选择支持直系,并非出于情义,而是因段祺瑞将直系势力排挤出中央,皖系独占朝政令他心生忌惮。为了自保,张作霖在双方开战之际选择出手,试图捞取一些利益。然而,战后吴佩孚却将胜利的果实悉数收入囊中,奉系只能心怀不满。 直皖战争后,吴佩孚成为两湖巡阅使,直系势力如日中天,直逼长江流域。而奉系则如同被遗弃的孩子,失去地盘与利益,张作霖的愤怒愈演愈烈。 此时,西方列强也开始在背后搅局。英美支持直系,助其在中国的势力不断扩张,而日本则因皖系的失败而感到不安。为了对抗英美的势力,日本果断抛弃皖系,转而扶持奉系,试图借此重塑局势。 在日本的支持下,张作霖决心与直系一较高下。他开始联络在浙江的皖系军阀和国民党人孙中山,迅速形成了反直的“铁三角”。然而,张作霖并不打算通过战争解决矛盾,毕竟战争代价巨大,双方都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直皖战争结束后,直奉双方共同推举曾反水的皖系军阀靳云鹏组阁,但靳内阁最终变成亲直内阁,令张作霖大为不满。1921年12月,张作霖进入北京后,乘机推翻靳内阁,扶持亲日派官僚梁士诒上台。 梁士诒上任后,积极推行亲日政策,借日款赎回胶济铁路,并将其改为中日合办,紧接着对直系军饷进行苛扣。这一系列举动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吴佩孚借机发出通电,痛斥梁士诒“牺牲国脉,断送路权”,成为直奉战争的导火索。 张作霖看到自己扶持的人被直系赶下台,心中不甘,决定以武力争夺北京政权。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亲自挂帅,奉系军队被称为“镇威军”,出动兵力12万向直系发起进攻。 直系迅速调动约12万人迎战,双方在长辛店、固安、马厂展开激烈交锋。面对奉系的猛攻,直系毫不示弱,吴佩孚实施迂回战术,最终在5月5日将奉系打得溃不成军,张作霖不得不狼狈逃回滦州,梁士诒则逃往日本。 直系将奉系逼退至山海关外,并罢免了张作霖的所有职务。张作霖不甘心,再次在日本的支持下企图东山再起,但最终在英美的调停下,直奉签订了停战协议,奉军被迫撤回关外。 第一次直奉战争以直系的胜利告终,北京政权被直系独占。1924年,张作霖心有不甘,再次与直系展开争夺。曾经的合作伙伴,如今却反目成仇,真可谓“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利益的驱动下,军阀们开始了无休止的混战。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未来的局势又将如何变化,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