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两个聊天对话均发生在我辅导的同学身上。
这两个同学有什么特点?
第一,学历非top级,但也算不错,一个是海本海硕,一个是陆本海硕
第二,在金融巅峰期入坑,在金融低谷期找工作
第三,实习履历全都是金融领域,研究所、投行
实际上今年我在给同学求职选岗的时候,就发现券商、基金、银行三大过往主流泛金融求职方向变得很鸡肋。
券商和基金共同的问题在于,好的岗位不招人/卷上天,差的岗位真的只能将就一下。
我真的没办法接受,花了几百万在QS前50或者US news前30留学,回来进券商营业部。
银行的问题在于,总行、直属和核心子公司的求职难度被强行“带上了天”,出现了“难不配位”的情况,而且求职过程充满了“服从性测试”。
以上聊天对话的两名同学,均已经是offer在手的选手了(package均25W+),他们做对了什么?
第一,投递的数量足够大,大力真能出奇迹
第二,顺势而为,硬件大厂、互联网大厂这些大型民营企业确实在招人,而且对卡学历的程度远低于金融,真能靠履历+面试脱颖而出
第三,拿到了“保底”的offer,对于金融求职的态度就会“松弛”很多。
什么叫松弛?我只投递我“喜欢”的岗位,即使这些岗位难,但我不怕,因为我的秋招已经“兜住了”。
年轻人就是喜欢干研究所投行,大平台去人力财务党建工会才是美滋滋
难道去上市公司做董秘?莫非是自家上市公司[doge]
领导路线那么好走?你以为买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