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华中将一生过不去的坎,沙岭之战打的实在太惨。 1946年2月,东北民主联军四

有历史深度普及 2024-10-16 18:38:35

吴克华中将一生过不去的坎,沙岭之战打的实在太惨。 1946年2月,东北民主联军四纵,在司令员吴克华指挥下,以九个团的兵力围攻国民党军新六军一个团。 战斗主要发生在沙岭子一带,故称之为沙岭子战斗。 这里普及一个军史常识,我军一般把两个以上军级单位共同作战的战事称之为战役,一个军以下的称之为战斗。 九比一的兵力,看起来似乎是滚汤沃雪,不费吹灰之力,但这场战斗的残酷超出所有人预料。 防守方是新六军22师66团。 22师在印缅战场是一支令日军闻之发怵的精锐主力,其士兵战术水平非常高。 我军四纵也是比较强的主力,其前身大部分是山东八路军部队。 九比一的优势,不管怎么打应当也不会差,结果打了三天三夜,硬是没啃动这一个团,国军援兵到了之后,吴克华不得不撤兵。 发生什么了呢? 第一,我军指挥上有问题。吴克华自己承认,战前没有充分研究敌情,没有很好地掌握地形,造成我军进攻中伤亡太大,进攻效率太低。 第二,以己之短,击敌之长。我军的长处是机动作战,在运动中歼敌。但沙岭子战斗没有充分发挥运动战特长,反而舍长就短进攻国军精心构筑的堡垒工事。偏偏这支国军部队正好在印缅战场接受过考验,对构筑工事、兵力排布等非常在行。 新六军一名老兵回忆说,他们在沙岭子排了三道防线,第一线是轻武器,第二线是预备队性质的,第三排是重武器,包括炮兵和火箭筒,火箭筒专门用来打坦克和装甲战车。 这种防守阵型,在印缅战场打日军很有效。 日军装备的精良程度自然远远超过解放战争初期的解放军部队。 所以,新六军打的游刃有余。 沙岭子旁边还有一个富家庄,驻扎的是22师的教导营。四纵也打这里了,同样打不动这三道防线,其实连第二道防线都打不过。 教导营营部的炮兵甚至可以躲在战壕里打个盹,完全不用担心民主联军冲过来。 第三,四纵步兵战术有很严重的问题。基本上就是人海战术,沙岭子是平原地形,非常利于重机枪封锁,新六军66团的重机枪把子弹全都打光了,后来把步枪的子弹都集中过来给重机枪用,据他们的老兵回忆说这两种子弹通用。 四纵士兵上来一批被打倒一批,接着又上来一批。射击技术也比较差。韩先楚后来在四纵的战术总结大会上痛心疾首地说,我们打出一万发子弹才能消灭一个国军士兵,这怎么能打胜呢。 沙岭之战,国民党军方面声称东北民主联军伤亡高达一万。 我军自己统计没有这么多,但至少应有他们说的一半。 吴克华又气又累,战后肺炎发作,不得不离开一线去治病了。 当然,以四纵真实水平来说,虽然不一定啃得动新六军这种精锐,但不至于损失这么惨重。根本原因还是没有重视,以不太合适的打法打了一场仗。 东总也从这场战斗中汲取了深刻教训。 后来在双城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专门研讨总结如何提高步兵战术,著名的三三制、一点两面等战术逐渐在东北部队中推开。

0 阅读: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