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的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天高云淡,流水淙淙,黛色的公路依山而行,来村里露营地、茶馆、民宿赏秋的游客络绎不绝。207省道由东向西穿乡而过,9条乡道、6条村道纵横交错。曾经“地僻人难到”的下党,已旧貌焕新颜。
“四好农村路”建设连续13年入列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近10年来,福建农村公路总规划里程达12.5万公里,已建成9.8万公里,全省实现建制村100%通等级路,97%的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83%的陆域乡镇30分钟上高速公路、63%的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一条条农村公路,蜿蜒于翠绿山峦间,盘旋在清风海岛上,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阔,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日前召开的2024年福建省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提出,将重点实施农村公路“八大行动”,力争到2027年,全省87%的陆域乡镇30分钟便捷上高速公路、65%的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92%的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在八闽大地上续写农村公路的美丽故事。
交旅融合做好“海”的文章
秋天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翠屏湖畔的宁德市古田县利洋村,是有名的“柿子之乡”。“我家有200多棵柿子树,预计一年总产量7万多斤,能带来20多万元收入。”果农林大姐说。
过去,因村中路窄,水果无法批量运输,许多柿子烂在树上无人采摘。2021年,翠屏湖环湖生态运动休闲旅游公路全线通车,为利洋村带来了新机遇。村党支部领头建起了天元柿子专业合作社,走上了抱团发展、专业化生产的道路。2023年,该村柿子销售额超5000万元,户均收入达10万元以上。
泡茶、品小吃、吹海风、听涛声……夜幕降临,漳州市东山县南门湾海堤上的游客依然熙熙攘攘,欢声笑语不断。面对纷至沓来的游客,东山县结合独有的旅游资源,整合打造“东山县滨海旅游廊道”。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856.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9.1亿元,旅游收入及增速均位列漳州市第一。
南平251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霞浦东海1号风景道、晋安北峰环线全景公路……通过一系列路域环境整治和道路等级提升行动,一批令人心驰神往的交旅融合路线,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奔赴福建,为沿线乡村带去了源源不断的人气和财气。
“双员”联动共管共享
“现状道路路面宽度为15米,沿线现状路面存在破损、裂缝等损害且路面标线磨损严重,给行车安全带来一定隐患。”今年1月初,漳州市长泰区乡村道专管员杨辉煌与702路公交专线司机卢振兴一同为道路“体检”时,为该路段开出了一张“体检报告”。
这是长泰区交通运输局探索的“乡村道专管员+农村公路养护观察员”的“双员联动机制”。“公交司机作为农村公路养护观察员,更熟悉农村路况,而乡村道专管员具备专业性、机动性,两支队伍结合实现了农村公路共管共享。”长泰区交通运输局农村公路养护站副股长王焱锋说。
除了机制融合创新,科技创新也让农村公路管养更加精细。近日,在福清市沙埔镇高牛线,一辆装载着轻量化巡查设备的巡检车正缓缓行进巡查公路。公路图像、沿线设施等数据以及AI算法智能提取的沿线病害数据,在48公里之外的福清市农村公路智慧化管理监督平台上一览无遗。
“轻量化巡查设备平均每天可采集40至50公里的道路数据,自动识别7大类26小类资产数据,效率是人工的20倍。”福清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林忠介绍,该平台汇集流转全域道路养护巡查问题,形成“派单—处理—反馈—评价”全流程闭环,为精准养护农村公路提供科学依据。
在三明,“微改造”连着大民生。2023年,三明市在福建省首创农村公路安全隐患“微改造”模式。公路部门通过划分不同安全隐患类型,综合采取改善行车视距、完善安全标识、优化平交道口、增设防护设施、提升抗滑性能五大举措,为农村公路系上“安全带”。
“以前农村公路隐患整治采取大修大整模式,平均每处需要花费40万元以上的改造费用。如今,农村公路‘微改造’每处花费约15万元,实现小投入、大效果。”三明市三元区农村公路养护所所长沈斌勇说。
10年来,福建累计实施农村公路养护提升工程超3万公里,创建美丽农村路3816公里,实施安保工程4.37万公里,县乡道安保设施设置率达100%。今年,福建计划项目库内危旧桥梁将实现清零,让群众出行更加安心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