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北京,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重要会议即将在中南海怀仁堂拉开帷幕。 会议厅内,一位身着朴素军装的将军悄然步入,细心挑选了一处不起眼的角落就坐。 他的面容略显憔悴,眼神却依旧炯炯有神,这位不引人注目的将军,正是赫赫有名的"布衣司令"徐向前。 谁能想到,就在几个月前,这位开国元帅还卧病在青岛,与死神搏斗,如今虽然大病初愈,但为了国家大事,他依然强撑病体前来参会。 会议即将开始,与会人员陆续到场,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只见一位身材瘦削的中年男子大步流星地走进会场,目光如炬地扫视全场。 这位神采奕奕的人物不是别人,正是新中国的掌舵人之一——周恩来总理。 周恩来刚一进门,就敏锐地注意到了坐在角落的徐向前,他眉头一皱,快步走到徐向前身边,俯身说道:"徐向前同志,你换到最后一排坐吧。" 徐向前闻言一愣,不明白周总理为何要自己坐到最后,他婉言谢绝:"总理,我在这里就很好。" 周恩来却不依不饶,再三相劝,在场的其他人都惊讶地看着这一幕,不知发生了什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向稳重的周总理如此坚持?徐向前又为何执意不从? 时间回到26年前的1924年,那一年,23岁的徐向前怀揣着报国之志,踏入了位于广州的黄埔军校。 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精湛的军事技能,更重要的是,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周恩来。 当时的周恩来,已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年轻有为的他,以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格,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黄埔学子,徐向前就是其中之一。 在周恩来的引导下,徐向前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他逐渐认识到,只有跟随共产党,才能真正救国救民。 1927年3月,在国共合作即将破裂的紧要关头,徐向前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的事业。 长征途中,周恩来和徐向前再次相遇,此时的徐向前已经成长为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而周恩来则是党中央的核心领导人之一。 在茫茫草地上,两人并肩作战,共同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大自然的严酷考验,有一次,周恩来突发重病,高烧不退,生命垂危。 徐向前得知后,立即将自己珍藏的一块牛肉送到周恩来床前。 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一块牛肉就是最珍贵的补品,周恩来深受感动,吃下牛肉后,身体状况果然有所好转。 就这样,两人在革命的烽火中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抗日战争爆发后,徐向前奉命与刘伯承、邓小平共同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徐向前以非凡的军事才能,多次击败日寇,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间,他还潜心研究游击战术,写出了《开展河北的游击斗争》一文,为全国各地的游击战提供了理论指导,这篇文章的影响力,堪比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再次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1949年4月,他指挥华北野战军一举攻克太原,歼敌13.8万余人,彻底击垮了盘踞山西38年之久的阎锡山政权,这一战役,为徐向前赢得了"军神"的美誉。 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被授予元帅军衔,成为开国十大元帅之一,但长期的战争生活,已经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1949年底,他病倒了,不得不去青岛疗养。 就在此时,国家建设百废待兴,每一个能够为国家做贡献的人都显得格外珍贵,周恩来深知徐向前的才能和经验对新中国的重要性,因此一直牵挂着他的健康状况。 回到1950年的中南海怀仁堂,当周恩来看到徐向前坐在硬邦邦的椅子上时,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心疼之情,他环顾四周,发现会场最后一排有一张软沙发。 原来,周恩来之所以坚持让徐向前坐到最后一排,是因为那里有一张舒适的沙发,可以让身体虚弱的徐向前好好休息,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周恩来对老战友的关心和体贴。 最终,在周恩来的再三劝说下,徐向前移步到了最后一排的软沙发上,看着徐向前终于坐下,周恩来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往后的岁月里,徐向前始终牢记周恩来的关怀,更加努力地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即使在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已经78岁高龄的徐向前仍然坚持坐镇指挥所,日夜操劳,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