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想杀刘伯温前夜,马皇后送水果给刘伯温。刘伯温第二天高呼:“皇上,我有一字不

鸿史观 2024-10-18 13:36:58

朱元璋想杀刘伯温前夜,马皇后送水果给刘伯温。刘伯温第二天高呼:“皇上,我有一字不会写”,侥幸保得一命。

当刘伯温躺在床榻之上,感受着生命之火正在一点点熄灭时,他不禁陷入了沉思。 纵观一生,他曾经也是意气风发,谋略过人,辅佐朱元璋打下了大好河山。然而到头来,他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结局——被那个他曾经以性命相托、并肩作战的君主猜忌,以至于不得善终。刘伯温苦笑一声,功名利禄,原来都是过眼云烟。 时间倒转到几个月前,那是一个寻常的夜晚,刘伯温正在府中批阅公文。 忽然,他的侍从来报,说是马皇后派人送来一个盒子,吩咐必须亲自交到刘伯温手里。刘伯温心中狐疑,马皇后向来与他不甚熟络,怎么会无缘无故送东西给他? 当他打开盒子,看到里面静静地躺着两颗红枣和一个梨子时,刘伯温愣住了。他反复琢磨着这三样东西的含义,突然灵光一闪——这分明就是"早早离"的意思!莫非是马皇后得知了皇上要除掉自己的消息,因此派人送来暗示? 手捧着盛有"早早离"暗示的盒子,刘伯温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经过一夜的思索,刘伯温心中已有了计较。次日,他特意在上早朝时迟到,以便让朱元璋找到责问的机会。 当刘伯温姗姗来迟时,朱元璋果然勃然大怒。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质问刘伯温为何如此怠慢。刘伯温恭恭敬敬地跪下,却出人意料地回答:"皇上,臣昨晚批阅奏章时,突然发现有一个字不会写,思来想去,竟然到天明都没想出来,这才耽误了早朝。还请皇上恕罪!" 朱元璋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冷笑一声。堂堂宰相,居然连一个字都不会写?简直是痴人说梦!他饶有兴致地问道:"爱卿,你好歹也是饱读诗书之人,怎么会连一个字都不会写?快说说,到底是哪个字?" 此话一出,满朝哗然。众臣都用异样的目光打量着刘伯温,等待他的回答。刘伯温依旧跪在地上,恭敬地说:"启禀皇上,臣不会写的字,就是'赦'!" 这个答案着实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朱元璋更是勃然变色,他没想到刘伯温竟敢公然提"赦"字,难道他已经察觉到了什么?正当朱元璋犹豫如何发作时,刘伯温已经从怀中取出一张白纸,双手捧上:"皇上英明,若是臣说得不对,还请皇上亲笔写一个'赦'字,以正臣的无知!" 朱元璋心中怒火中烧,但碍于众臣环视,又找不到理由拒绝。他只得硬着头皮接过纸笔,大笔一挥,写下一个大大的"赦"字,然后甩手将笔砚推到一边。 刘伯温见状,立刻起身接过"赦"字,当着众人的面跪拜叩首,口称:"谢主隆恩!皇上既然赦免了臣的罪过,那臣也该知道适可而止。臣在朝为官多年,膝下无儿,年事已高,早就该归乡颐养天年了。还请皇上准允臣告老还乡!" 此话一出,朱元璋立时就明白自己着了刘伯温的道儿。他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刻下令斩杀刘伯温,但碍于"赦"字已出,又无可奈何。他只得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既然爱卿尽忠为国多年,朕自然应准你告老。就让你善始善终,安享晚年吧!" 就这样,刘伯温凭借一个"赦"字,施展妙计,侥幸逃过一劫。但谁都心知肚明,这不过是暂时的平安罢了。朱元璋虽被迫应允,却心中积怨更深,朝中众臣也对刘伯温的高明手腕议论纷纷。刘伯温虽暂保性命,但前途终究是未卜数。 刘伯温虽然凭借机智躲过了朱元璋的杀意,但他的命运却似乎已经注定。不久之后,刘伯温罹患风寒,病情沉重。朱元璋得知此事后,立刻派遣御医前去诊治,同时也派了刘伯温的死对头胡惟庸随行。 这一安排着实令人生疑。要知道,胡惟庸与刘伯温素来不和,两人争斗多年,结下了不少梁子。如今朱元璋居然派胡惟庸随同御医去看望刘伯温,难免不让人怀疑其中另有图谋。 果不其然,在服用了御医开具的药方后,刘伯温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沉重。他自己形容,就仿佛有一块大石压在腹内,让他昼夜难安。刘伯温心中了然,他恐怕是难逃一死了。 在弥留之际,刘伯温回想起自己的一生。他年轻时怀揣一腔抱负,辅佐朱元璋打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他以为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功绩,定能在新朝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然而到头来,却落得个不得善终的下场,死于昔日君王猜忌之手,实在是讽刺。 刘伯温生前虽然妙计百出,但在死后,却仍难逃被朱元璋戕害的命运。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朱元璋参与了刘伯温的死,但种种迹象却都指向了这个方向。派遣死敌胡惟庸随行,服药后病情加重,种种巧合,很难不让人将其与朱元璋联系在一起。 刘伯温之死,也预示了朱元璋日后的行径。这位开国皇帝晚年愈发多疑,对功臣猜忌,对旧部提防,以至于将不少曾经的同僚、心腹置于死地。到了晚年,朱元璋身边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股肱之臣,只剩下了无尽的疑虑和孤独。 曾几何时,刘伯温意气风发,谋略天下;然而弹指一挥间,他却只能独自仰卧病榻,在孤寂中迎接生命的终点。天下大势,造化弄人,谁又能逃脱命运的捉弄?刘伯温的一生,堪称是功名利禄的辉煌,也是人生无常的写照。

0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