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袁殊被授予中将军衔,戴笠要亲自接见他,组织上提醒他道:“你的多重身份实在太危险,你应尽快回到解放区。” 袁殊,1911年出生,他的父亲是同盟会早期成员。受父亲的熏陶,他在18岁去日留学。 1931年,在中央特科负责人潘汉年的引荐下,袁殊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于党的情报搜集事业。 1932年,袁殊的人生轨迹再次发生转变。在贾伯涛的引荐下,他得到了国民党中统上海头子吴醒亚的青睐。就这样,他以双重身份开始斗争。 1930年,经过潘汉年指导,他巧妙地渗透进中统、日军、军统等机构,甚至为了更好地完成情报收集任务,他毅然决定加入青红帮,成为其中的核心人物。 算上他最开始的地下党员身份,袁殊一共拥有了五重身份。他始终在潘汉年的领导下,坚守在上海这片热土上。 当上海被日军占领后,戴笠授予袁殊少将军衔,并任命他为军统上海站第三站站长。 他的任务是搜集日伪情报、执行锄奸行动并设法破坏日军的部署。此时,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军统上海站的工作重心也转向了抗日锄奸。 潘汉年明确指示,对于此类任务,袁殊需全力配合军统,并尽可能提供协助。于是,袁殊率领军统的秘密行动小组成功炸毁了日军在虹口的海军军火库。 每当获取日伪情报时,袁殊总是第一时间向潘汉年汇报。根据指示,他有选择地分享部分情报给军统和中统。对于袁殊的杰出表现,戴笠极为赞赏,并多次给予表彰。 1939年,汪伪76号特工机构成立,对军统造成了巨大威胁。 李士群等76号特工屡次破坏军统的行动,为此,戴笠亲自在中国香港地区接见袁殊,希望他能设法教训这些汉奸。袁殊精心策划了除掉李士群的行动。然而,在这关键时刻,军统四大金刚之一的王天木却突然叛变。 王天木的背叛,导致袁殊被捕入狱。知道袁殊是戴笠的心腹后,李士群更是欣喜若狂,决定亲自审讯袁殊。然而,面对李士群的审问,袁殊毫无惧色。他冷冷地对李士群说:“给岩井英一打个电话,他知道我。” “袁桑是我的人,放了他!”岩井英一命令道。 然而,令李士群没想到的是,袁殊竟然有着五重身份,他不仅是中统、军统、日伪、青洪帮等势力争夺的对象,更是我党的秘密情报人员。 1931年的上海,危机四伏。而袁殊,一个年仅20岁的青年,却勇敢地创办了《文艺新闻》。这份报纸在当时的环境下,如同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 不久前,5名进步作家在上海遭到了残忍的杀害,然而,各报刊却选择了沉默。袁殊得知这一消息后,义无反顾地将其公之于众。他的这一举动,不仅让他的名字在上海迅速传播开来,也让他成为了我党的关注对象。 潘汉年,一位出色的地下组织领导人,在看到袁殊的行动后,深深地被他吸引。当时,上海地下组织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潘汉年急需寻找新的情报人员打入敌人内部。于是,他通过冯雪峰秘密地将袁殊发展成为了我党的情报人员。 袁殊通过表兄贾伯涛的引荐,成功地结识了中统头目吴醒亚。不久后,他便担任了上海情报股的股长,并以记者的身份作为掩护。 一次在工作间隙,他偶然翻阅日本报刊时,恰巧被日本情报头目岩井英一看见。岩井英一对他的机智和敏锐非常欣赏,并决定发展他成为自己的内线。 就这样,袁殊不仅是我党的特工,还兼具中统及日伪特务的身份。他游走在各方势力之间,巧妙地周旋着。他的生活就像是在钢丝上行走,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 1934年,青洪帮看中了袁殊的渠道和消息灵通的优点,决定收他为徒。令人惊讶的是,他的辈分竟然与黄金荣、杜月笙等大佬平起平坐。 然而,好景不长,一年后他因军统的“怪西人案”被牵连入狱8个月。出狱后,为了避免军统特务的追踪,他选择前往日本留学。 然而,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时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留日学生被迫回国,袁殊也不例外。在回国前,他将日本的军用地图偷偷带回了上海,并及时交给了潘汉年。 然而,不久后军统特务头目戴笠通过杜月笙找到了袁殊。在潘汉年的授意下,袁殊成为了军统的少将组长。 随后袁殊利用自己的多重身份掩护执行了一项艰巨的任务——炸掉日军在上海虹口的武器库。这次行动的成功使他获得了戴笠的嘉奖并使他成为军统眼中的红人。 接着戴笠命令袁殊留在上海继续收集情报而潘汉年则负责筛选这些情报并选择性地向中统和军统汇报。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袁殊被授予了“中将”军衔。戴笠亲自接见他,组织差人告诉他:“你的多重身份实在太危险,你应尽快回到解放区。” 为了保护袁殊的安全,党组织决定让他回到解放区,并为他更名为“曾达斋”,让他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袁殊在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成为了中共情报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的事迹激励着后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