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王继才收到了守岛的任务,他和妻子一起生活在这座仅0.013平方千米的

史记新说吧 2024-10-18 20:30:21

1986年,王继才收到了守岛的任务,他和妻子一起生活在这座仅0.013平方千米的海岛,这一待就是32年,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每个月的工资仅仅150元....... 1986年,一个27岁的年轻人做了一个决定,在别人看来,这决定跟“疯了”没什么两样。他叫王继才,决定要去守一座岛——开山岛。 这座岛,孤零零地漂在黄海上,离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燕尾港12海里。面积?别提了,也就两个足球场大,上面荒得鸟不拉屎,没水没电没信号,说是“水牢”一点不为过。 可王继才是谁?那可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能人”,当过生产队长,还是民兵营长,身体倍儿棒,干劲儿十足。这回,他拍着胸脯答应了人武部的安排,要去当这个“岛主”。 一开始,王继才也觉得“这活儿,简单!”。结果一上岛,傻眼了。荒山野岭,除了几排破营房,啥也没有。 白天还好,一到晚上,海风呼啸,跟鬼哭似的,吓得人心里直打鼓。王继才酒量一般,那段时间也忍不住每天靠着“云山”壮胆,烟头堆了一地,就为了能睡个安稳觉。 王继才“失踪”的事儿,很快传到了妻子王仕花的耳朵里。那会儿她在小学当老师,听到消息,整个人都懵了。等几经周折找到开山岛,看到丈夫那副“野人”模样,王仕花心疼坏了。 “这日子咋过啊?跟我回家!”王仕花拉着丈夫的手,就想把他拽回船上。 “我答应了组织,就得守下去!”王继才态度坚决,说什么也不肯走。 王仕花无奈,只能先回了家。可一想到丈夫在岛上孤苦伶仃,她就坐立难安。思来想去,她做了一个更“疯狂”的决定——辞职上岛,陪丈夫一起守! 就这样,24岁的王仕花,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告别了年幼的女儿,毅然决然地来到了这座“水牢”。从此,开山岛上,不再只有王继才孤单的身影,还有了家的温暖和陪伴。 开山岛上的日子,平淡却充实。夫妻俩每天的任务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巡逻、观测、记录、维护设备……还得时不时救助误入险境的渔船。 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却充满了挑战。缺水缺电是常态,遇到台风天,补给送不上来,就只能啃干粮,甚至吃海螺充饥。 有一年,王仕花在岛上生孩子,因为台风,船只无法靠岸,王继才硬是咬牙自己当起了“接生婆”,在医生的电话指导下,成功帮助妻子生下了儿子。 物质匮乏,但精神世界却无比富足。夫妻俩最自豪的事儿,就是每天早上升国旗。一开始,他们用竹竿当旗杆,后来才换成了正规的旗杆。 32年,11000多个日夜,开山岛上的五星红旗,风雨无阻,迎风飘扬,成了渔民们心中最温暖的“灯塔”。 有人问他们,守着这么个小岛,图啥? 王继才说:“岛再小,也是祖国的领土,就得有人守着!” 王仕花说:“只要看到国旗在岛上飘扬,渔民们心里就踏实!” 32年,开山岛从荒凉的石头山,变成了绿意盎然的小岛。王继才夫妇像“愚公移山”一样,一筐筐地从岸上背土,一桶桶地从雨水池里挑水,种活了一棵又一棵树。这些树,见证了他们的汗水,也见证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爱。 32年,开山岛也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如今,岛上通了电,有了淡水,网络信号也覆盖了,生活条件比过去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守岛人也不再是王继才夫妇两个人,而是由更多年轻的民兵轮流值守,他们用实际行动,传承着“守岛人”的奉献精神。 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岛上突发疾病,永远地离开了。他的离去,让人们悲痛万分,也让人们更加敬佩这位平凡英雄的伟大。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爱国奉献”,什么是“责任担当”。 王继才走了,但开山岛的故事还在继续。妻子王仕花接过丈夫的“接力棒”,继续守望着这片海域。她说:“老王的承诺就是我的承诺,我要替他继续守下去!” 如今,王继才的名字已经和开山岛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他的故事被拍成了电影,他的精神激励着无数人。 开山岛,这座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岛,因为王继才夫妇的坚守,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了弘扬英雄精神的“精神高地”。 开山岛,这座见证了平凡英雄与时代变迁的小岛,将永远铭记王继才夫妇的奉献精神,并将这份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0 阅读: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