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毛小青10多年来潜心对毛泽东的养生饮食文化进

自由的百灵鸟 2024-10-19 16:38:17

作为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毛小青10多年来潜心对毛泽东的养生饮食文化进行研究。 毛小青作为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的副会长,对毛泽东晚年的饮食养生之道有着深入的研究。201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她回忆起10年前开始这项研究的缘由。当时她意识到,伯父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均寿命仅四五十岁的情况下活到83岁,实属不易。这激发了她探究伯父长寿秘诀的兴趣。   通过研究,毛小青发现伯父的作息习惯颇为特别,却对健康长寿大有裨益。伯父常说自己是"按月亮的规律办事",即白天睡觉,夜里工作。这看似颠倒了日夜,却符合人体生物钟规律。夜间安静利于思考,白天睡眠质量也更高。毛 泽东还格外注重午休,每天中午必定小憩一刻。这种作息方式让他精力充沛,不知疲倦。   饮食方面,毛泽东晚年保持着非常合理的膳食结构。他以素食为主,荤素搭配,粗细均衡。每日所需营养一应俱全,且热量适中,清淡可口。 对于毛泽东的养生之道,他的保健医生、著名医学家徐涛教授曾用"遇事不怒,基本吃素,经常散步,劳逸适度"16字作了高度概括。毛小青认为,这16字诠释了伯父养生的精髓所在。他性情豁达,心胸开阔,饮食清淡,起居有度,体现出传统智慧与现代健康理念的完美结合。   毛泽东对中医"药食同源"的理念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常说,很多日常食材也可入药,既能养生,又可治病。比如百合、山药能补肺健脾,山楂、大枣助消化,葱姜蒜祛寒解表。在日常饮食中合理运用这些食材,对保健康、防病治病大有益处。可见,饮食养生学问博大精深,是一门值得终身探究的学问。   1955年,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对自己多年来"基本吃素"的饮食习惯作了深入阐述。他指出,这与他早年在农村生活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当时,地广人稀,耕地有限,农民只能靠有限的土地养活一家老小。因此,饮食以素为主,肉食为辅,粗茶淡饭,简单为尚,这成为了农村饮食的基本特点。毛泽东从小耳濡目染,养成了清淡简朴的饮食习惯。即便日后生活条件好转,他也依然保持着这种平实的饮食方式。毛泽东认为,菜多肉少有一定道理,但从长远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应该在控制食物中胆固醇等有害物质比例方面多下功夫,而不是单纯地靠少吃或忌口来保健康。   毛泽东还特别推崇"药食同源"的中医养生理念。他常说,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觅食过程中,不仅发现了各种食物,也总结出不少药物。很多食材既能当菜,又可以治病,两者本就同源。他举例说,像百合、山药、山楂、大枣,甚至是司空见惯的葱姜蒼,都是既可食用,又能入药的好东西。他还幽默地提醒身边的医务人员,不要过于迷信药物的作用,更不能轻视食疗的功效。在他看来,食疗与药物相结合,才是防治疾病的最佳途径。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毛泽东在日常饮食起居中,格外注意发挥各种食材的药用价值,做到药食兼修,养生治病两不误。   总的来说,毛泽东的饮食原则可以概括为:荤素搭配,以素为主;粗细并重,杂食为宜;调味清淡,少盐少油;餐次有度,定时定量。他还特别强调要因人而异,根据各自体质、年龄、工作强度等因素,灵活掌握饮食的质与量。比如,他本人喜欢吃辣,每餐必有一小碟红辣椒。对此,他曾打趣说,敢吃辣椒的人,就没有不敢干的事。当年参加革命的红军战士,几乎个个都爱吃辣。可见,在毛泽东心目中,吃辣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体现。 此外,对于自己偏爱的几道菜肴,毛泽东也有一番独特的见解。比如,他对红烧肉情有独钟。这道菜肥而不腻,香气四溢,味道好极了。但他并不是天天吃,而是每逢打了胜仗,才奖励自己吃上一顿。再如剁椒鱼头,毛泽东就曾笑称,常吃鱼头,尤其是大头鱼,准能让人越来越聪明。还有他最喜欢的苦瓜,虽然寓意"吃苦",但他却吃得津津有味。他认为,苦瓜虽苦,但对人体无害,反而能祛火明目,是天然的保健食材。 除了饮食养生,毛泽东一生还始终坚持体育锻炼。在他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在井冈山的峰峦叠嶂间,还是在延安的黄土高原上,他都会抽出时间练习体操、打太极拳、散步、甚至还会和战士们一起尬舞。对他而言,体育运动就像呼吸空气一样,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   进入晚年,虽然公务繁忙,但毛泽东的锻炼热情丝毫未减。他会利用一切空余时间,或散步、或游泳、或骑马,来保持身体的活力。为了强身健体,他还会经常外出巡视,长途跋涉,用双脚丈量大地。有时候,他还会在幕僚的陪同下爬山,即使年事已高,他攀登山峦的速度依然很快,常常把年轻人远远抛在身后。   为了使锻炼更加科学系统,毛泽东还参考古代的导引术和养生法,自创了一套融合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功法的"毛氏六段锻炼法"。这套功法动作简单,易学易练,不受场地限制,深受群众喜爱。到了晚年,他又总结多年锻炼经验,编创了一套自由体操,动作幅度更大,强度更高,很好地满足了他那时的锻炼需求。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