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大书” 昨天,我抽出一个半小时好奇地翻阅了亚洲首位女“文学诺奖”得主、韩国

大卫斯通生活 2024-10-19 18:10:53

一部“大书” 昨天,我抽出一个半小时好奇地翻阅了亚洲首位女“文学诺奖”得主、韩国作家韩江的代表作之一《素食者》,32开本、篇幅仅220页,但这是一部“大书”。如同法国浪漫主义大作曲家柏辽兹那样,韩江从精神和心灵对感觉的反应中发现了艺术形式,用三个相关人的观察(素食者、胎斑和树火)对作品主角的表象和心理做了细腻、深刻分析,“以紧凑的诗性的散文直面历史创伤并展现了人类生活的脆弱”(瑞典文学院点评)。在此评价末尾,似乎还应加上“和生命的顽强韧劲”,才更全面、准确。 在儒家文化圈内,父权的影响是巨大的。简单粗暴的父权对家庭环境、特别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可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书中的这素食者、精神性厌食者从小到大遭受父权压迫之苦。这是作者在书中要强烈鞭笞的对象。而作者构思该作品时从莎士比亚、毛姆和佛洛伊德等大家那里汲取了艺术创作灵感和思想胚芽的东西。其诗性语言有莎士比亚的影子;毛姆关于“在这个世界健康的人是极为罕见的,不是生理有问题,就是心理有问题”的真理性认知以及佛洛依德式的艺术看法(性欲是艺术的来源)不是清晰地流淌在其作品中吗?阅毕,合上双眼,我们对朱学勤式的人类学观察(“在这个世界上,永远看不够的,就是人性,最不能把握的,也是人自己。”)会共鸣感的。 上周,我看过韩江的一个英文视频访谈,她知性、坦诚、温柔,成长于一个“作家之家”,父亲是作家、哥哥和弟弟都是小说家、丈夫是大学教授兼文学评论家。因之,其文学天赋是在恰当环境的深度滋养的,成功可谓是“水到渠成”。我阅读的是重庆出版社的这个版本,译名为《素食主义者》,是不准确的。对于一个精神病患者来说,何来的“主义”?因之,后来的中译本更名为《素食者》,不无道理。遗憾的是图书馆这个版本全部被人借走了,心切,只好退而求其次。 (童蒙随笔 2024.10.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