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因功升任军机大臣。位极人臣,却买不起北京城的一座小院。跟随他出征的3位部将,为了补偿西征欠饷,死后竟然没钱买一副棺材! 19世纪70年代,大清朝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不断。西方列强环伺,国内起义频发,这摇摇欲坠的帝国仿佛随时可能崩塌。 而此时,西北边陲的新疆,又燃起了一场足以燎原的大火,让本就焦头烂额的清廷更加雪上加霜。沙俄军队趁虚而入,霸占了伊犁;中亚枭雄阿古柏,在外部势力的支持下,更是建立了所谓的“洪福汗国”,将南疆纳入囊中。 大清的西北大门,洞开!这一场危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凶险,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 彼时朝堂之上,围绕着如何应对新疆危机,争论不休。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主张放弃新疆,集中力量发展海军,保卫东南沿海。在他们看来,新疆路途遥远,鞭长莫及,不如壮士断腕,保住核心利益。 “塞防派”领袖左宗棠则坚决反对,他认为“海防”和“塞防”同等重要,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天然屏障,一旦失去新疆,就等于打开了西北的门户,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他上书朝廷,奏折中写道:“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侵略者的愤慨。 慈禧虽然偏向李鸿章,但也被左宗棠的慷慨陈词所感动。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新疆军务。 然而,真正考验他的,才刚刚开始。 一些官员表面上支持西征,背地里却不断使绊子,恨不得他出师未捷身先死。 尤其是当时,清廷国库空虚,根本拿不出多少钱来支持西征。李鸿章等人更是从中作梗,处处卡脖子,朝廷答应给的500万两军饷,最终只给了200万两。无奈之下,左宗棠只好四处筹钱,甚至不得不低声下气地向洋人借款。 除了资金,武器装备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为了摆脱对外国军火的依赖,左宗棠在兰州和西安建立了军工厂,仿制西式武器,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然而,李鸿章为了给左宗棠制造麻烦,竟然把西北精锐部队都调走了,就剩下一些老弱病残。 左宗棠只能依靠自己的一点老底,从各地拼凑出来一支杂牌军。这些军队战斗力堪忧,很多士兵甚至连枪都没摸过。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他力排众议,推行“精兵”策略,裁汰老弱,选拔精锐。 左宗棠以身作则,关心士兵疾苦,激发士兵的爱国热情和战斗意志。一支纪律严明、士气高昂的西征大军,在他的领导下,逐渐成型。 1876年,左宗棠率领西征大军,从兰州出发,开始了漫漫征程。大军一路西进,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终于抵达了新疆。 左宗棠深谙用兵之道,他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先集中兵力攻打北疆,然后再挥师南下,收复南疆。 在具体的战役指挥中,左宗棠知人善任,大胆启用刘锦棠、金顺、张曜等一批优秀将领,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在左宗棠的指挥下,西征大军势如破竹,接连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北疆平定,白彦虎败逃;南疆收复,阿古柏毙命。 至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签订,新疆终于重回中华版图。 收复新疆,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和民族的胜利。左宗棠在新疆推行了一系列政策,以巩固边防,维护稳定。他恢复了土司制度,争取当地少数民族的支持,并鼓励内地人民迁往新疆,发展农业,促进民族融合。这些措施,为新疆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可新疆收复后,左宗棠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嘉奖。相反,由于他在收复新疆过程中得罪了太多的人,特别是李鸿章等权贵,他遭到了排挤和打压。左宗棠的晚年生活十分凄凉,最终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更令人唏嘘的是,那些为收复新疆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士们,也大多境遇悲惨。金顺病死在进京的路上,身后“不名一钱,无以为殓”;张曜为了补偿属下的欠饷,欠下巨额债务,最终无力偿还,抑郁而终;刘锦棠死后,家人甚至连一口棺材都买不起,只能用竹箱草草下葬。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一场豪赌,更是一曲悲歌。他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大清王朝的命运,最后却落得个被排挤、打压,郁郁而终的下场。但即使如此,我们依然要铭记历史,缅怀英雄,因为正是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左宗棠的一生,是为国为民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收复新疆的壮举,不仅保卫了国家领土完整,更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士气,成为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史上的光辉篇章。 历史不会忘记左宗棠,也不会忘记那些为收复新疆而献出生命的英雄们。左宗棠的爱国情怀、坚韧不拔的意志、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不息。 他为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收复新疆的伟大功绩,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种民族脊梁的象征。在新的时代,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传承和发扬左宗棠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美国1999年评100人世界贡献最大,左公、成吉思汗、毛主席被指认贡献最大的三个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