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贵原创新作:农村野场地观影记忆(1)       勿勿岁月,弹指一挥间。遥

杨森林文化 2024-10-20 10:55:10

张福贵原创新作:农村野场地观影记忆(1)       勿勿岁月,弹指一挥间。遥远儿时,记忆中最高兴的事,莫过于看电影了,至今也难以忘怀。        那时,虽说县城也有电影院,但对于我们这些地处穷乡僻壤的农村孩子来说,想到县城看场电影,那可是天方夜谭,望尘莫及的事情。一来交通不便,路途遥远。二则即是到了县城,在电影院看电影是要交钱买票入场的。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穷的叮当响呢,吃穿都食不果腹,捉襟见肘的,哪儿有钱去满足那个奢望啊。好在那时县上的电影公司,还有一支支流动电影放映队。他们时不时的用毛驴车拉着放映器材,下乡到各公社、大队轮流放映。给寂寞的广大农村带来了些许欢乐和活力,使人感到了一丝欣慰。        当年,我们不论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只要是听说今天在邻近的哪社哪队有电影,消息就会不胫而走,特别是要在本大队放电影,不管大人小孩,总是早早就盼着天黑。有时队长也会格外开恩,早早收工。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劳累了一天的社员群众,扶老携幼的从四面八方陆续赶到放映场地。那时放电影大多都在公社、大队或是学校大院进行,主要是那些地方除了是相对的中心位置外,再就是那些地方场地宽厰,都有公家的桌椅板凳,随时可供放置电影器材之用。        那黑色滚边的雪白电影银幕,常常是挂在临近场地的房屋墙上,房顶上面还放上传声高音喇叭,这些都成了我们朝思暮想,驰魂夺魄的心之想往所在。露天电影没有座位,早早赶到的孩子们,就从附近农家偷着搬来土坯垡子,号上前面的位置后,再在场地上欢快的嘻戏打闹,等待着电影的开始。        1968年前,我们那里还没有通上电。下乡放映队就配着一台汽油发电机给放映机供电。放映员在众人的帮助下,把发电机抬着放在离放映机几十米外的适当位置。随着“嘟嘟嘟”的发电机轰鸣声响起,电流通过电缆传输到了放映机上,那盏明亮的工作灯跟着亮起。放映员打开放映机,那雪亮的矩形光束瞬间射向了前方的银幕。好奇的我们围在周围,就像要知道他是咋把那些人和物弄到银幕上似的。在做短暂的调试后,放映正式开始。        大伙都特别关心今晚到底要放什么电影,放几部电影。仅管早已知晓,但总是要等到眼见为实才放心。那时每在放映前,总是先用幻灯机投射一幅幅宣传画,再到后来的新闻简报,除了全国山河一片红的沸腾场景外,也有世界亚非拉的反帝运动,还有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反美抗美斗争。这些都叫加演。        每当正片开始后,观场上特别安静,人们个个聚精会神,目不转睛,生怕漏掉了哪一个细节。远处看不清楚和迟到的,有上房的,有爬树的,有骑在墙头的。就是在数九寒冬季节,穿着空筒棉衣的我们,尽管冻的瑟瑟发抖,也硬是咬着牙坚持到放映结束。回到家中,脚冻的一夜都捂不过热来。        电影内容,大都是一些反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故事片。如《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还有抗美援朝的《英雄儿女》、《激战无名川》、《奇袭》等。就是这些反复放映的影片,只要是听说在邻近的村队放映,甚至是隔着一条南河的朱台、华寺放映,有时都会跑去观看,更不用说在本大队放映了。每次都看的是津津有味,百看不厌。那些故事情节和片中的英雄人物形象,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人们未来几天,茶余饭后的主要话题。        除战斗故事片外,那时还有四大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和《海港》也搬上了银幕,供我们观看欣赏。其中的一些人物台词,常常被我们津津乐道。象什么“老九不能走啊”、“队伍开进沙家浜”、“鸠山队长请你去喝酒”、“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见鬼子不挂线”、“请你们坚持最后五分钟”等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伙伴之间也常用剧中反面人物的名字,给同伴们起绰号。象是:鸠山、座山雕、松井、山田、龟田、胡传魁、许大马棒等,都可以对号入座,随意借用。有时也会学模学样的,在那手舞足蹈地表演一番。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