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聊历史(35)将相和 《廉颇蔺相如列传》 “将相和”的故事家喻户晓,将指的是赵国将军廉颇,相则是丞相蔺相如。 蔺相如原是赵国一名宦官的门客,身份普通。有一年赵国从楚国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和氏璧,秦王知道后打算用十五座城池相换此玉。赵国担心上当受骗,给了玉怕得不到城池,不给呢又怕挨打,犹豫之际,这名宦官就推荐了蔺相如带玉出使秦国。 用城池换和氏璧本就是秦王玩的伎俩,得到玉就不提交换的事了,蔺相如自然明白,就借故拿回和氏璧,呵斥秦王傲慢无礼,不讲信用,并以死相逼,秦王只好假模假样的拿来地图,把交换的城池指给蔺相如看,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诚意,回到宾馆就让人偷偷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秦王知道后,虽是恼怒,但也没有为难蔺相如,便放他回国了。 美玉“完璧归赵”,蔺相如立了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 几年后,秦王约赵王渑池相会,宴会上故意侮辱赵王,蔺相如挺身而出,以牙还牙,为赵王挣回了颜面,再次立了大功,升为了上卿,官职比廉颇还高。 廉颇在赵国屡立战功,觉得一介文人凭着耍嘴皮子竟然比自己地位还高,心里不服气,就想找机会羞辱一下他。蔺相如知道后就一直避着廉颇,他知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道理,本国文武大臣不和,受益最大的定是敌国。 廉颇了解了蔺相如真实用意后很是惭愧,便背负荆条前去向蔺相如请罪,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 后来,秦国进攻赵国,两军在长平对峙,廉颇作为主将迎击秦军,吃了几次败仗,便坚守营垒不再出战,秦军屡次攻城无果,就搞了个反间计,诱使赵王把廉颇换下,让赵奢的儿子赵括去做主将,这个赵括纸上谈兵是一套一套的,连他老爹都辩论不过他,但赵奢知道这个儿子没啥真本事,如果领兵必定失败。 果然,赵括一上任就把廉颇的那套战法全换了,他的对手,战国赫赫有名的“杀神”白起知道这个情况后,用计将赵军分割包围,又截断了赵军的粮道,被围了四十多天后,赵括带兵出击突围,结果被秦军射死,几十万大军全部投降,白起为了防止出现变故,将这四十多万赵军全部活埋了。 长平之战,赵国精锐几乎损失殆尽,全国震惊,从此之后,赵国国力便一蹶不振。 蔺相如病故后,继任的赵王不重用廉颇,于是他便来到魏国寻求发展,魏王对他也不感冒,后来赵国屡屡被秦国侵犯,赵王又想起来这位老将,让使者去探望廉颇,看看这老头还能不能用。 廉颇先前得罪了一位小人郭开,这人贿赂了使者,让他回来说廉颇的坏话,赵王问起来,这使者说廉颇年纪虽然大,但饭量倒不错,就是太能拉便便了,赵王认为廉颇老矣,就没再启用他。 楚王对廉颇倒是有兴趣,就把他接到楚国担任将军,但是一直也没什么业绩,最后郁郁而终,客死他乡。 此后,赵国让李牧等人领兵抵抗秦军,又是这个郭开,收受秦国贿赂,造谣李牧谋反,赵王暗中逮捕了李牧并将其杀害,一代名将屈死在自己人手里。 赵国接连昏招频出,再也抵挡不住虎狼秦军,在王翦的猛攻下,赵军大败,最终被秦国所灭。 赵国历来不乏文武人才,但是历代君王的能力和眼界参差不齐,特别是到了战国末期,赵国国君越来越昏聩,重用小人,听信谗言,从而导致良臣或被贬或被杀,自毁长城,亡国灭种也是必然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