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曾问胡耀邦:“毛主席定的路线不坚持走了?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分

啸火谈明星娱乐 2024-10-20 23:37:08

陈永贵曾问胡耀邦:“毛主席定的路线不坚持走了?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分田单干是“倒退”,是犯了“方向错误”。胡耀邦说:‘千条计,万项策’,不如‘分田’一剂药。”胡耀邦作为一名具有远见卓识、体恤民心的领导人,被群众的大胆创造所感动。凭着政治家敏锐的嗅觉,他认定:这正是中国农民必走之路!当时,板桥区委书记林兴甫在一旁问:“周围群众都吵着要学小岗,怎么办?”胡耀邦果断地说:“学就学呗,只要能多打粮食,对国家多贡献,社员生活能改善,群众要怎么干就怎么干。当领导不要学唐僧,给人家念紧箍咒。他们还没有瓦房,还没有盖高楼呢,让社员富起来,家家都住上楼房,那才称心呢!” 包产到户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各种权衡与试验。 1962年10月,中共太湖县委宣传部部长钱让能,怀揣着满腔热忱,向毛主席呈上了一份题为《关于保荐责任田办法的报告》。这份报告,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细腻描绘了太湖县在实施“责任田”制度前后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有力地证明了“责任田”不仅是农民智慧的结晶,更是顺应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钱让能引用了详实的数据作为支撑,深刻剖析了“责任田”在促进农业生产中的巨大能量:在那个特殊而艰难的时期,即便是在1961年那样一个遭遇105天干旱及后续风灾的年份,太湖县依然奇迹般地基本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粮食总产量相较于1960年,实现了1%的增长。这一转变之快,令人瞩目,究其根源,正如农民所言:“责任田,就是好!” 钱让能进一步深入剖析了“责任田”的优越性所在。他指出,在集体所有制框架下,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农民对个人利益的关切,而“责任田”制度恰如一把钥匙,完美解锁了这一难题。他强调,农民的本质未曾改变,他们最反感那些繁文缛节,最渴望的是简单直白、易于操作的方案。而“责任田”正是这样一种方案——定产到田,责任到人,让每一位农民都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每一份活计,都与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且成效立竿见影。 时光流转至万里调任安徽之际,新华通讯社的资深记者张广友亲眼见证了“六条”政策出台后,安徽农村所掀起的激动人心的一幕幕。他回忆道,按照万里的指示,他们一行人深入六安、滁县等地,实地了解农民对“六条”文件的反响。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12月中旬夜晚,他们抵达了六安县三十里铺公社的一个大队,正逢当地召开群众大会,宣讲“六条”。广场上,人群熙熙攘攘,男女老少聚精会神,仿佛在观看一场精彩的戏剧。台上,干部手捧文件,一字一句,清晰有力;台下,群众侧耳倾听,现场鸦雀无声,连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一位干部告诉他们,这样井然有序的社员会,在过去是极为罕见的。文件刚念完一遍,台下便有群众高呼:“再念一遍!”每当念到群众尤为关心的内容,如允许并鼓励社员经营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时,更是掌声雷动,有人甚至喊道:“再重念遍这句话!”“念慢点儿!” 张广友注意到一位老汉,尽管天气寒冷,但他却满面春风,丝毫未觉寒意。当被问及是否感到寒冷时,老汉笑呵呵地回答:“不冷,不冷!听到新政策,心里暖洋洋的,冷点也没关系!”接着,老汉又兴奋地说:“这六条,条条都让我高兴,但最让我高兴的,还是养鸡、养鸭、养鹅不再受限制了。以后,大概不会再有人来‘摸鸡笼子’、‘砍鸡头’了吧?” 定远县严桥公社的生产队干部们也对“六条”赞不绝口:“‘六条’规定真是太好了!我们最高兴的是,其中专门提到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明确规定生产队在保证完成上交任务的前提下,有权根据本地情况种植作物,任何人不得干涉。这下,‘瞎指挥’可行不通了,以后再也不会出现毁掉花生种稻子,拔掉瓜苗种玉米这样的伤心事了!” “六条”在安徽省的历史上,无疑是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件。它不仅是清除当时思想流毒、拨乱反正的重要成果,更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记响亮号角,标志着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 到了1981年下半年,全国各地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已占总数的32%,至年底更是攀升至50%左右。面对这一迅猛发展的势头,国务院领导给出了原则性指示:“让群众自愿选择,领导上不要硬堵了。”这实际上是对包产到户的一种默许和支持。同年5月,杜润生受中央委托,专程前往河北的邯郸、邢台、石家庄、衡水、沧州、保定等地进行考察,其态度更加鲜明。 5月22日,他在省直机关发表讲话,告诫大家“不要和群众顶牛”,“有利有害都由他们自己承担,我们无权强制,当然也不能放弃领导”。6月29日,杜润生在中共中央党校对学员们说:“包产到户的发展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它代表着农民作为生产力的主体,已经明确提出了经济改革的愿望。这是一股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

0 阅读: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