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喝酒这方面,没人比河南人更讲“礼”

食上百位 2023-06-20 09:21:39

来源:城市漫游计划

河南,可能是全中国最懂白酒的地方。

中国酒业协会最近发布的《2023线上酒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河南是全国最爱消费白酒的省份[1]。河南人对白酒,可谓是情有独钟。

除了钟爱白酒,河南人更有一套独特的酒礼。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张海斌副教授,曾根据去河南出差的亲身经历,写下了一篇在互联网上风靡一时的《河南归来不饮酒》。

上过河南酒桌的人,对河南的酒礼叹为观止,甚至要撰文抒发感想。可以说,没上过河南的酒桌,就不能说喝懂了白酒。

走过最深的路,

是河南人喝酒的“套路”

河南的酒桌到底有多复杂?这么说吧,河南的酒桌就像是一场河南人早已排演过无数次的大型沉浸式舞台剧。

从踏入包间的那一刻起,每个人都握着自己隐形的“角色卡”。在河南,根据长、幼、主、客等身份不同,对应酒桌上的座位各不相同。同时,酒桌上还会配备主次宾、主副陪。

自己该坐哪,除了河南人以外,恐怕也只有同样讲究酒桌座次的山东人才能看得懂。

在这场舞台剧中,每一杯酒下肚的时机都有讲究,推杯换盏的节奏严格按着剧本流程推进。

河南人喝酒开场,由主人带领满饮三杯 / 视觉中国

什么时候该喝?上头三道菜时,先不能急着端杯,因为这时喝酒被称为“断头酒”,从字面上就能看出不吉利。人们在第四道菜上桌后,才能开始喝酒。

怎么喝?开场简单直白,主人带领全桌人先满饮三杯。三杯过后,还有三巡。

这三巡酒,围绕着一个关键动作:敬酒。第一巡,先是主人敬重要来宾。第二巡,是客人回敬主家。你来我往过后,到了第三巡,主家敬所有人。

鱼头酒的背后,是河南人的待客尽兴之道/ 图虫创意

而在河南酒桌这场“舞台剧”中,除了有严格按照剧本推进的固定流程,也有类似突然选取观众参与互动的、充满随机性的意外环节,比如说喝鱼头酒。

鱼头酒讲究“头三尾四,背五腹六”,未经彩排的服务员将转动酒桌,决定谁来喝酒。被鱼头对准的人,要喝三杯酒,而被鱼腹对准的,就要喝六杯。这样的随机性,正是喝鱼头酒最有趣之处。据说在河南吃完一条鱼,人们大概能喝个108杯酒[2]。

当剧情终于进入尾声,人们以为要落幕时,河南人却还留了一手“热情绝杀”——“端酒为敬”。主人给客人端酒,客人不喝完,主人不坐下。

在酒桌上尽兴的河南人,靠勤劳耕种养活了半个中国/ 图虫创意

可以说,在河南人的酒桌上,无论剧情如何发展,剧本通向的结局最终都是两个字——尽兴。

喝酒这台戏,河南人早已排演过无数遍,剧情也早都谙熟于心。但对突然被拉进“剧场”的外地人来说,从不知所措开始,在不断摸索试探中,既喝懂了白酒,也喝懂了什么叫做“好客河南”。

每一个在河南喝过酒的人,恐怕都会好奇:河南人酒桌上那么多规矩,到底哪来的?

河南酒礼,

于文化脉络中接连古今

事实上,河南人喝酒讲规矩的剧本,在历史上就有迹可循。毕竟,河南可是诞生出酒祖酒宗的地方。

追溯酒的起源,仪狄通常被认为是“酒的始作人”,有“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的说法,而杜康被称为“酿酒始祖”[3]。这两位酒祖酒宗,都生活在如今的河南地区[4]。

传统观点认为:酒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汉代刘安在《淮南子·说林训》中就记载了“清醠之美,始于耒耜”[3]。拥有李岗文化的河南,见证了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也孕育出河南悠长的酒文化。

黄河孕育了河南的农耕文化,也孕育了河南历史悠久的酒文化/ 视觉中国

中国人饮酒讲究“酒以成礼”,河南的酒礼就来源于“酒与礼紧密捆绑”的历史。在外地人眼中,河南酒桌规矩复杂,但和过去河南人的酒礼相比,如今的酒礼已经够简化了。

在三国时期,河南人喝酒前,得先行礼。

《世说新语》中记载着三国时期曹魏重臣钟毓(今河南长葛市人)喝酒的故事。故事中钟毓和兄弟钟会一起偷酒喝,但即便是偷偷喝酒,钟毓也要行过礼才喝酒。钟毓说:“酒是用来完成各种礼仪的,不敢不行礼[5]。”

《修禊图卷》。古代文人雅士聚会,曲水流觞,常常吟诗作对/ 视觉中国

喝酒前先礼拜的酒礼,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过去由于酒的产量极少,先民平时不能喝酒,只能在祭祀和重大庆典时,按照一定的规矩分饮[6]。在当时,饮酒是“礼”的一部分,也是祭祀庆典中作为演示的重要部分。“酒为祭不主饮”,因此饮酒前先要“礼拜”。

所以说,与过去饮酒前还要礼拜相比,如今的河南酒礼已经简略不少了 。

河南酒桌上繁复的宾客座次排序规矩,也能在历史上找到踪迹。

经过一番繁复酒礼与酣饮之后,河南人爱喝胡辣汤解酒,这几乎成为一种“规矩”/ 图虫创意

《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一书,记录了乾隆二年河南按察使为举行“乡饮酒礼”的奏折。奏折中提到,举办“乡饮酒礼”的目的在于重礼教事[7]。

可见,酒桌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围绕着“礼”展开的。而如今河南人座次排序的规矩,也与乡饮酒礼中严格遵守长幼之序的礼教异曲同工。经过千年的熏陶,“酒”“礼”不分家,已经刻在河南人的DNA里。

“端酒为敬”

变迁的时代意义

悠长的酒文化和与酒相生相随的“礼”,共同塑造了河南的酒桌特色。

河南横跨中国中部的黄淮大平原,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小麦产量和制种能力均居全国第一[8]。

河南作为中原大省,是中国名副其实的“粮仓”/ 视觉中国

但河南悠长的农耕历史,也缠绕着水患频发的灾难记忆。肩负着让大家吃饱饭的重任,又一次次勇敢地从灾难中站起来,河南人身上始终有股坚韧又热情互助的劲头。

在物质条件不发达时期,把仅有的酒先给客人喝,这是“端酒为敬”的由来,也是河南人朴实性格的体现。

河南酒桌上,那些繁复的酒礼,数不清的规矩,都是为了让朋友喝得尽兴。但其实在中国饮酒文化中,除了崇尚礼仪,还有不狂饮失格的饮酒态度。古人所说的“酒极则乱”“酒犹水,可济可覆”,便是这个道理。

这点从酒器上也能窥见一斑。比如商周时期,人们用于饮酒的爵,如果饮酒时仰角太大,爵中间的小帽子便顶住人的脸部,使得饮酒者无法倾爵而饮[9]。这恰恰体现了中国饮酒文化中点到为止、微醺足矣的饮酒理念。

商周青铜爵的设计,蕴含着中国饮酒文化的中庸之道/ 视觉中国

毕竟,痛快饮酒虽尽兴,却也容易过量,可能引起头疼、呕吐等不适症状。久而久之也会造成不少健康负担。若能找到一款口味甘醇又健康的美酒,那么宾客们在践行酒礼之时,便能更轻松一些。

开启业内健康白酒新风尚的毛铺草本酒,正是崇尚酒礼之人的最佳选择。

毛铺草本酒,基于两项核心专利,黄金配比浓、清、酱三香地标原酒,并提取苦荞麦、葛根、枸杞子、针叶樱桃果、桑叶等5味草本精华,赋予其醇厚幽雅的口感,带来轻松舒适的饮后体验。

酒香不改,健康有度。带一瓶毛铺草本酒,走上河南朋友的酒桌。用更健康的方式,感受河南别具一格的酒礼,读懂河南人的热情好客。

[1] 中国酒业协会, &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 (2023). 2023线上酒类消费趋势报告.

[2] 凤凰网河南综合. (2020). 你知道么?“鱼头酒”最多要喝108杯. Retrieved 6 June, 2023 from

http://hn.ifeng.com/a/20200401/14084798_0.shtml.

[3] 马利清,& 杨维娟. (2012). 从考古发现看中国古酒的起源及其与农业的关系. 文博, (4), 8-22.

[4] 李策, & 柳剑华. (2013). 豫酒文化的思考. 中国酒, (4), 46-48.

[5] 谢惠宁. (2019). 陶渊明诗歌中的饮者形象及其寓意 (Doctoral dissertation, UTAR).

[6] 赵荣光. (2006). 中国饮食文化史 (Vol.3). 上海人民出版社.

[7] 王有英. (2005). 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

[8] 澎湃新闻. (2023). “烂场雨”打乱河南部分地区小麦收获节奏对价格有何影响?. Retrieved 6 June, 2023 from

http://news.hsw.cn/system/2023/0530/1629415.shtml.

[9] 杨乃济. (1994). 中西酒文化比较.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04, 84-99.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