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新中国一穷二白,极其艰难的时候,大批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裕的生活,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后,国家富裕了,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那些科技精英,竞相出国为西方效力。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有个老年朋友这样问我,刚开始我感到无言以对。我觉得真的不会回答。 如果说是因为物质待遇吧,上世纪回国的科学家们所享受的物质待遇和国外根本不能比。 如果说是因为科研条件吧,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的科研条件根本讲说不起,基本都是一切从零开始。 如果说是因为政治荣誉吧,任何时候从事大国重器研究的大科学家们,都得耐住寂寞,隐姓埋名。 如果从这些外部的因素去寻找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估计根本无解。 后来,我就对那位老年朋友说,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只能从这些科学家的精神世界里去寻找。这些在国外的科学家,其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他们不是书呆子,不是只知道专注于科学研究,更注重科学研究的意义,那就是让自己科学研究为祖国服务,为祖国人民服务; 让祖国强大,让祖国人民过上好生活。 我这样回答之后,那位老年朋友觉得还是不满意。他又问:那么为什么那个时候的科学家,尽管人在国外,但却都形成了报效祖国,为祖国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后来的这些科技精英,都是在国内培养起来的,却要一心想着去美国效力? 这个问题问得深刻。但是,我却已经思考过了。我的答案是,这些科学家尽管在国外,但是对国内的情况一直高度关注着。他们看到了一大批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不顾个人安危,不惜赴汤蹈火,冒着枪林弹雨,拯救国家,拯救人民,立志建设一个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的革命志士,个个信仰坚定,精神崇高。他们认定了中国共产党就是大公无私为了人民的幸福而献身的政治团体。所以,他们受到了感召,形成了强烈的精神共鸣,于是他们纷纷克服困难,回到祖国,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发展做出自己贡献。尽管回来后,生活水平,科研条件落差太大,但是他们无怨无悔,不计较个人得失,努力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奉献聪明才智。 至于后来许多科技精英们,争着抢着出国,就是一些公派留学生也不愿回国,固然有物质待遇和科研环境、科研条件不如国外的问题,但他们这时,已经比上世纪五十年代好到天上了。这不是根本问题。 那么根本问题是什么?根本问题是思想,是观念,是人生境界。他们已经没有老一辈科学家那种爱国热情,那种奉献精神,那种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了。 至于为什么没有了?我就不用多说了吧!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大致就这意思吧。 那位老年朋友沉思了一会儿,发出了一声长叹。 我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欢迎朋友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