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宴请群臣,并且让妃嫔向文臣武将们敬酒。没想到有个大臣色胆包天,趁着黑灯瞎火

冷亦聊文化历史 2024-10-21 11:12:37

楚庄王宴请群臣,并且让妃嫔向文臣武将们敬酒。没想到有个大臣色胆包天,趁着黑灯瞎火拉住了妃子的衣服,将她抱到怀里,一阵乱摸。 楚庄王得知自己被绿了之后,先是大吃一惊,然后安慰爱妃说:“这次就算了,大家玩得开心就好。”不仅没有处罚这个大臣,反而帮他掩饰下来。 是因为楚庄王太怂了,不敢问罪臣子吗?并不是。当时各个诸侯国战乱不断,楚庄王平定叛乱之后宴请群臣,大家热热闹闹地边喝边聊,一直喝到黄昏还不舍得散去。 于是,楚庄王命人点上火烛继续开夜宴,还叫了他最宠爱的美人许姬向文臣武将们敬酒助兴。许姬长得那叫一个美,大臣们都不敢直视,只能在敬酒的时候偷偷瞥一眼。毕竟是大王的女人,这些大臣们有色心也不敢有色胆。 忽然之间,一阵疾风刮过,酒席上的火烛被吹灭了,屋内陷入一片黑暗之中。一位喝高了的武将趁着天黑,拉住了许姬的衣服,将她抱到怀里,一阵乱摸。 许姬被这忽如其来的非礼惊吓到了,慌乱中把这个人系帽子的缨带扯断后,挣脱逃走。 许姬摸黑跑到楚庄王的身边,流着眼泪委屈地说:“大王,刚才有人非礼我,我把他的帽缨扯断了,你赶紧点上烛火看看,是谁如此无礼。” 楚庄王没有发火,只是连声安慰许姬,还命人先不要点火烛,大声说道,请大家把帽子上的缨带都摘掉,尽情畅饮。直到所有人都摘掉了缨带,才命人重新点起大殿的火烛。 散席回宫之后,许姬就埋怨楚庄王不给自己做主。楚庄王说:“是我让大家痛饮的,大臣们也是喝多了,才会酒后失仪,如果这个时候追究责任,岂不是大煞风景。”许姬想了想,也只能接受了。 三年之后,楚国和晋国作战,有一名武将主动请战,异常奋勇,五战五胜,打败了晋军。等到论功行赏的时候,这名将领却不要赏赐。他说:“三年前在宴席之上,那个被扯掉帽缨的无礼之人,正是我啊,大王隐忍而不追究,为了大王我愿意赴汤蹈火,怎敢接受恩惠。” 绝缨之宴从表层来看它彰显了楚庄王的宽厚待人,但是如果仔细分析的话,这个典故还蕴藏了君王、宠妃以及犯错武将各自的智慧。 首先许姬被非礼后,她做了两件事很重要的事情,一是证据,二是找人做主,这是她聪明的地方。如果没有扯断缨带作为证据,那么大殿上所有的大臣都是可疑之人,这样会引起君臣离心。掌握了证据目标才精确,得到楚庄王为其做主的概率更大。 许姬本可以自作主张,在被非礼的当下自行揭发冒犯者,但那会丧失事情回旋的余地,同时楚庄王也失去了做决定的权利。假如没有人为她做主,名节受损的她今后在宫中也会难以立足。 所以,许姬掌握着证据并把决定权交给自己的靠山楚庄王,让他帮忙做决定是最好的方法。 其次,这名武将在犯大错之后,估计内心已经在想这下满门抄斩是躲不过了,想到明年的今天没有人给他上香悔不当初啊。在听到楚庄王的做法后,无疑对楚庄王充满了感激之情。 然而这名武将也很理智,事后并没有负荆请罪。为什么?因为当下负荆请罪无疑会成为众矢之的,楚庄王为了让大臣们喝得痛快,才掩饰了冒犯者的罪过。如果这名武将自动站出来领罪就相当于破坏气氛,引起公愤。 另一方面,这名武将也不过是众多武将中普通的一位,无功无劳跑到楚庄王面前忏悔是得不到谅解的。而且,作为一名武将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因为酒后轻薄君王的妃子而死,同样是有辱名声。 最后这名武将的解决之道是先立功,再求谅解。让自己强大起来,成为能够帮助楚庄王的人才,然后将功补过。既得到了楚庄王的宽恕,也让楚庄王赢得了好名声。 最后,楚庄王的智慧在于理性处理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按常理来说,任何一个有血性的男儿,得知自己的爱妻被人非礼,大抵都会将冒犯者痛打一顿。但是楚庄王忍住了,既然是自己宴请群臣,就当他是酒后失仪。 其实,此时各国处于互相争霸的局面,雄韬大略的楚庄王也是在就重避轻。如果楚庄王为了自己妃子的名节而使臣子受辱,那么传出去就是楚庄王不爱惜人才。楚庄王只有吸纳大量人才,才能使国家强大。 古人说,君则敬,臣则忠。假如没有绝缨之宴上楚庄王的宽容,也许这个优秀的将领,早就被处死了,楚国伐晋不一定能够取胜,楚庄王的大业也就不一定能够成功,这也是厚德载物给他的回报。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