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日#1947年10月中旬,毛泽东在转战陕北的征途中来到榆林葭县(现

欣华看历史 2024-10-21 11:58:37

#历史上的今日#

1947年10月中旬,毛泽东在转战陕北的征途中来到榆林葭县(现佳县),暂住在南河底村。西北野战军刚刚取得了沙家店战役的胜利,西北战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军已经从全线防守转入内线反攻。

西北战场局势由危急转为缓和,毛泽东终于能分出一些精力,在黄河边搞搞社会调查,了解群众生活。南河底村就是毛泽东选择要调查的一个小村子之一,正坐落于白云山山下。

毛泽东熟读史书,来到陕北之后就读过这边的历史,早就知道这里有座白云山庙。趁着这个机会,毛泽东自然心动,准备游览一番。

上山的前一天,毛泽东问警卫:“银桥,你到过寺庙吗?”

李银桥实话实说:“见过小庙,没见过大庙。”

毛泽东说:“我是去过大庙的。在湖南长沙读书时,我同一个同学徒步走了5个县,搞社会调查。我们身上分文没有,有一次到微山寺讨了一顿斋饭。那寺庙好大哟,方丈是个很有学问的人。”

一会儿,毛泽东又问李银桥:“想不想去看庙?”

李银桥犹犹豫豫,说:“都是一些迷信......”

毛泽东明显不认同这种说法,纠正说:“片面,片面!那是文化,懂吗?那是名胜古迹,是历史文化遗产。”

顿了顿,毛泽东又说:“明天我们去看庙!”

第二天一大早,毛泽东带着李银桥和几个警卫从南河底村出发,先去了佳县县委所在地。县委正在开区、乡干部会议,毛泽东鼓励大家好好工作,并听了报告。临走之前,县委书记请毛泽东题词,毛泽东在白布上写下“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题词之后,佳县县长兼佳县统战部部长李德玉陪同毛泽东游览白云山。上山途中,毛泽东和李德玉闲聊:“佳县有多少人?你搞什么工作?叫什么名字?”

李德玉:“佳县有十个区,十万多人口,我叫李德玉,搞统战工作。”

毛泽东:“啊,你是统战部长!你们统战工作搞些啥?”

李德玉详细地给毛泽东介绍统战工作,当谈到李德玉和其他同志一起把国民党一个连长争取过来时,毛泽东点头赞许:“这就好,一个县搞了一个连,这就很好。对国民党军队要多宣传,争取国民党的官兵。”

毛泽东又问了李德玉佳县的生产情况、农民负担等问题,不知不觉,众人就到了白云山下。李德玉带路,走了一条宽敞的大路,毛泽东问:“还有没有别的路?”

东:“老乡走不走?”

李德玉:“老乡走,逢会的时候,那些敬神烧香的老乡专走‘神路’。”

毛泽东:“咱们也走‘神路’去。”

于是李德玉又带着毛泽东和警卫从大路退回,去走“神路”上山。上台阶的时候,李德玉到毛泽东身边搀扶,警卫也准备扶毛泽东。

毛泽东笑着摆手说:“我自己能走,谁也不要扶。”

一众人沿着山间的石阶慢慢攀爬,很快就到了第一处建筑五龙宫。五龙宫的壁画是一绝,一幅接着一幅,描述了真武祖师超凡入圣的故事。

毛泽东看着五龙捧圣的那一幅壁画感叹:“有没有神?有没有鬼?当然没有。过去统治阶级利用这些愚弄人民。”

看过了壁画,继续前行,过了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终于爬到了山顶。毛泽东在山顶远眺四周,脸上尽是畅快,他深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可惜今天没有云,否则我们就真成了一群腾云驾雾的神仙了!”

白云山有云雾的时候,风景的确更美几分,可惜毛泽东没遇到。山顶还有一处宏大的建筑——真武大殿。毛泽东看够了山顶风景,便走进大殿,背着手仔细端详真武铜铸像,两边的长廊还陈列着十个泥塑神像。

毛泽东沉默着看了一会儿,突然开口:“过去统治者为了统治天下,费了很大心机。这全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修起来的,这是艺术,文化遗产,要保护。”

中午时分,毛泽东一行来到西湾。李德玉见毛泽东走累了,想找个合适的地方请他休息。毛泽东不拘小节,笑着说:“这里不就很好嘛?”说着就径直席地坐在一块平地上。

警卫员机灵地拿出水壶和干粮请毛泽东用餐,毛泽东招呼大家一起吃东西,于是大家都拿出干粮边吃边休息。简单吃了一些东西,毛泽东对李德玉说:“把道观里的道士找来,我想见见。”

李德玉犹犹豫豫推脱说:“道士成分复杂,还是不见好。”

毛泽东与老道长的对话

毛泽东坚持要见,李德玉便找了几位附近的道士,简单组织了一个“座谈会”。

其中有一位老道长德高望重,毛泽东亲切地和他交谈:“老师傅,我们来参观你这个大寺庙。”

道长弯腰拱手说:“欢迎欢迎,首长能来是道观的荣幸。”

毛泽东笑着说:“你们过去是称‘施主’嘛,不要破坏了规矩。你们现在生活怎么样?”

道长立即说:“好,好得很哩。

毛泽东似乎有点不信,追问:“出家人不打诳语,你们超脱世外,更要讲实话啊。”

道长说:“不瞒施主,以前信神的多,出家人也多。布施的人多,收入也多,生活不错。后来信神的人少了,出家的人少了,布施的人也少了,生活一时困难,庙里道士散去不少人。后来,人民政府叫我们自力更生,种点地,搞些农业生产。开始不习惯,现在手脚灵便了,倒也能劳动。”

毛泽东点头说:“这不错呀,变化很大啊!现在生活到底怎么样呢?”

道长说:“现在种的粮食够吃,修缮房屋、穿衣治病一概由政府出钱,在加上一些布施香火,生活倒也蛮好,出家人不打诳语,都是实话。”

毛泽东又问:“你觉得这样安排还妥当吗?”

道长回答:“托毛主席的福,安排很周到。出家人也得随着社会进步啊!”

毛泽东笑了,说:“讲得好!社会改变了,人也要改变。过去,道士、和尚一不生产人口,二不生产粮食。现在要变,不生产人口可以,不劳动不行。边区是保护宗教信仰的,但应该参加劳动,这就对了!”

老道长见毛泽东感兴趣,还细细讲了白云寺何时建设,鼎盛时的情况,有何历史名人曾来过等等。聊了好一阵子,毛泽东最后嘱咐道长:“寺庙这些东西,都是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宝贵财富。一定要好好保护,毁坏了是巨大的损失。”

一边,毛泽东又和李德玉说:“让县里拨一些经费,把庙修一修。”

毛泽东离开白云山时,老道长邀请:“明天这里有庙会,还会唱大戏,主席有空来看看吧,很热闹!”

第二天,毛泽东吃过早饭就对李银桥说:“走,咱们去赶庙会,看大戏。”

李银桥有些担心,说:“庙会人多,乱糟糟的.....”

毛泽东不太高兴地说:“你们又怕不安全吧?赶庙会就是图热闹,人少了还有什么意思?去庙会是了解民情,看大戏是了解文化;不懂民情,不懂文化,革命是搞不好的。”

说了两句,毛泽东又缓和了语气:“老百姓利用庙会做生意,我们去可以接近和了解群众,今天只留两个人看门,大家都去!”

于是,警卫同志们留了两个看家,剩余热热闹闹都跟着毛泽东去白云山逛庙会了。白云山庙会人特别多,庙里烟雾缭绕,案桌上摆满了各种吃食。

山顶的寺庙中,搭了个简易戏楼,大老远就听到咿咿呀呀在唱戏,锣鼓声传的老远。警卫年纪都不大,正是爱玩闹的时候,跟着毛泽东出来逛庙会,一个个脸上都是兴奋的神色。

毛泽东对戏剧很感兴趣,循着声音到了戏楼,只见是佳县民间剧团正在演出,是黄河对岸的山西梆子——《反徐州》。

警卫去借了一把椅子过来,请毛泽东坐,毛泽东不坐,还说:“人家都站着,让我一个人坐,这可不合群!”

毛泽东很接地气,往看戏的群众中挤了挤,和老乡们一起站着看戏。结果毛泽东被一位老乡认了出来,一传十,十传百,老乡不看戏了,反而好奇的看毛泽东,就连台上的演员也停下演出,伸着脖子往毛泽东这里看

毛泽东神色如常和老乡们打招呼,说:“看戏吧,老乡们,咱们都是来看戏的。”接着,毛泽东又招呼台上的演员:“你们继续演嘛,我是来看你们表演的,大家是来看戏的,不是来看我的。”

很快,戏台秩序就恢复了,演员又咿咿呀呀唱起来,毛泽东很有兴致的观看表演。看了一会儿,毛泽东要走了,就对身边的几位老乡告别:“你们好好看吧,我先回去了。”

毛泽东这两天和不少老百姓聊过天,对白云山周边的情况还算满意。他特别和县里叮嘱:“要保护好白云山的道教典籍和文物古迹,好好发展道教文化。”

毛泽东笑笑说:“谢谢了,我们明天就来看看戏。”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