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河北盐山的地主孙仲文做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他将八路军的杨靖远司令抓获后,竟用铡刀将他铡成三段,并将杨靖远的头颅挂在自家门前示威。这一幕,震惊了冀鲁边区。
1938年秋天,杨靖远带领他的部队活跃在冀鲁边区,那里是敌我交战的前沿。他们的任务不仅是抗击日伪军,还要清理当地的反动地主武装。杨靖远,此时已经是冀南第六军分区的司令员,声名远扬。可是,战争是残酷的。
在与地主武装的多次交锋中,杨靖远逐渐将盐山一带纳入根据地,但孙仲文这个地主武装头目始终不甘心被打败。双方的火拼愈演愈烈,直到有一次,杨靖远受了重伤,在战斗中被孙仲文的手下俘虏了。
孙仲文并不打算简单处决这位著名的八路军司令。他想要“杀鸡儆猴”,以极其残忍的方式杀害杨靖远,好在冀鲁边区树立他的威风。
杨靖远,原名赵容山,出身于辽宁沈阳的一个医生家庭。年轻时,他选择了学医,希望能通过治病救人缓解百姓的疾苦。
可是,当他四处行医时,目睹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状。他渐渐意识到,治病救人只能缓解一时的痛苦,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乱象才是根本问题。
“医治社会的疾病,比治病救人更重要。” 带着这样的觉悟,他考入了奉天讲武堂,投身革命。
加入共产党后,杨靖远不再是那个手握听诊器的医生,而成为了手握枪杆的战士。
他坚定信念,誓言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绝不剃须。因为那副浓密的胡须,大家都亲切地称他“杨胡子”。他带领着游击队,逐步在冀鲁边区建立根据地,成为敌人的眼中钉。
孙仲文,冀鲁边区的一个地主武装头目,表面上向八路军表示愿意抗日,背地里却一直与国民党勾结,依仗地方势力为自己谋取利益。
他的武装力量横行乡里,截留抗日粮款,甚至扣押八路军的抗日工作人员,意图通过与各方势力周旋,维护自己在盐山一带的势力。
杨靖远曾两次试图与孙仲文谈判,试图让他放下仇恨,共同抗日。孙仲文曾经也假意承诺不与八路军为敌。可实际上,他早已心生叛意。
孙仲文一方面向日伪献媚,另一方面则接受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的官职诱惑,变得愈加猖狂。
当杨靖远率部队对其发起围剿时,孙仲文设下陷阱,重伤俘虏了杨靖远。这一行动,让孙仲文以为自己找到了除掉八路军的机会。他的野心在这一刻暴露无遗。
孙仲文知道,普通的杀戮并不足以震慑八路军和冀鲁边区的抗日民众。他需要制造一个极端的恐怖事件来展示自己的强大。于是,他决定以最残忍的方式处决杨靖远——用铡刀将他铡成三段,随后将他的头颅挂在自家门前,公开示威。
杨靖远被杀害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冀鲁边区。敌人以为这种极端手段会吓退抗日的军民,却大错特错。杨靖远的牺牲不仅没有削弱八路军的力量,反而激起了更强烈的复仇怒火。
冀鲁边区的百姓在极度悲痛中,愤怒地要求为杨靖远报仇。
杨靖远的牺牲震动了整个冀鲁边区。八路军的指挥部立即制定了复仇计划,针对孙仲文的部队发起全面进攻。
1939年1月2日,八路军抗日挺进纵队五、六支队联合出击,发动了对孙仲文的围剿战斗。
孙仲文的武装力量,虽然在地方上称霸一方,但在八路军的精锐部队面前毫无招架之力。经过激烈的战斗,孙仲文的千余名部队被彻底击溃,而他本人也在战斗中被当场击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