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出问题,我能第一时间处理!”——62岁的黄旭华说了这话,全艇人差点儿吓哭了

浩哥爱讲史 2024-10-21 17:30:32

“万一出问题,我能第一时间处理!”——62岁的黄旭华说了这话,全艇人差点儿吓哭了 1988年,南海某处,一艘核潜艇即将进行首次深潜试验。艇上100多个精英士兵已经把生死抛之脑后,甚至还忙着互相拍“遗照”、写“遗书”,场面简直跟提前办好丧礼一样。可就在大家情绪已经绷到极点的时候,62岁的黄旭华突然冒出来一句:“我也去!” 啥?他是谁?总设计师啊!潜艇他设计的,但潜水可不归他负责啊!这么一大把年纪的人,非要上去玩命,原因还特简单:“万一出问题,我能第一时间处理!”这话一出,队伍里一片安静,全员都懵了,估计心里都在犯嘀咕:“我的妈呀,这要真出了事,咱上谁家请菩萨去啊?” 得说清楚,黄老这股“拼劲”可不是一时兴起。1950年代,毛主席一拍桌子:“核潜艇,搞,咱就得搞出来!一万年也得搞!”当时中国啥条件?别说核潜艇了,连个图纸都没见过,更别提技术支撑。苏联老大哥也不带咱玩儿,西方国家更是紧锁大门,根本不搭理咱。于是,黄旭华带着一群年轻小伙子上了“没地图的冒险之旅”,从零开始,边摸索边干。 计算机没有?那就算盘上阵!一个个手动敲,一敲就是几十万次,愣是靠着土办法,啃下了这个硬骨头。谁能想到,1970年,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居然下水了,还真是把大家都惊着了。可核潜艇这事儿不止下水就完事,得看它能不能潜到深海底,还得安全回来——这才是正儿八经的终极考验。 到了1988年,深潜试验来了。说白了,这就是一场生死大考,几百米深的海底,水压大得能把潜艇压成扁饼子,潜艇上的咔咔响声就像催命符。可你看人家黄旭华,脸色跟地平线一样平稳,仿佛耳边根本没有那“要命的声音”。 全艇人都看着黄老爷子,紧张得一批,而他却一点没慌,挥挥手:“都别看我,赶紧记录数据!”硬是在这种“水底下压扁你”的时刻,把大家的注意力全转移到了数据上。最后,潜艇安然无恙浮上了水面,欢呼声直接炸裂了天,所有人的小心脏终于回到了肚子里。 后来记者问黄老:“当时紧张不?”黄老还是那个云淡风轻的样子:“紧张啊,毕竟100多号人命都压我身上呢。但我不能表现出来啊,不然他们该心虚了。”这回答,简直跟风轻云淡一样。 大家别看黄旭华这会儿淡定,其实他早就习惯了这种“背后扛大旗”的日子。几十年前,搞核潜艇的时候,黄老爷子直接从人间消失了30年。为了保密,他和同事们跟家里人、外界彻底断了联系,连亲爹去世都没法回去送别。这就是一位科研人员的无奈与牺牲。 他和他的团队用三十年“蒸发”的时间,换来了中国核潜艇的腾飞。如今中国的海军力量稳如磐石,都是这群“隐姓埋名”的英雄一手造就的。 黄旭华,这个低调的科研老兵,用他的隐忍、坚持和智慧,为中国的科技和国防事业铺平了道路。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的行动。他的故事,简直是中国科技奋斗史的最佳注脚。他是那个时代的楷模,而他背后的那一代代科研人,都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这个国家,正是靠着像黄旭华这样的无名英雄,才有了今天的繁荣和安定。对他们的敬意,绝不只是简单的几句表彰,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铭记的“隐形战士”的光辉。 让我们向这些默默奉献的英雄们致敬,也愿更多像黄旭华一样的科研工作者能为我们的国家继续前行贡献力量。 真实信息来源:人民网(人生为祖国深潜——记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师黄旭华--军事--人民网)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