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斩杀华佗?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星河滚烫是光芒 2025-01-23 11:49:47
引言

我们都听过关于刮骨疗伤的故事,相传关羽右肩中了毒箭后,性命危急,一众医师都束手无策。

这时,门外来了一位医者,他见毒已入骨,便提出刮骨去毒的方法。

手术结束后,关羽慢慢恢复健康。

这名医者便是华佗。

自古以来,人们在形容一些药到病除,手法厉害的医生都说是“华佗再世”。可见华佗医术高超。

这样一位名医,本应受世人尊崇,为何最后死于曹操之手?《后汉书》中又暗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真相?华佗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何为神医

《三国志·魏书·华佗传》记载,一次,广陵太守陈登突然身患重病,心中烦闷,面色赤红,什么东西都吃不下去。

华佗为他把脉后说这是因为他的肚子里有虫子。旁人听了感到十分震惊,忙问华佗为什么会有虫子?被华佗告知,是因为吃了没有煮熟的食物。

他写出药方,让陈登服下,没过多久,从陈登嘴里吐出了大概三升的红头虫子,随后陈登的病情便有所好转。

华佗对陈登说:“你这个病,三年之内肯定还会复发,如果在那时你能遇到一个良医,那你就能得救。”

果不其然,三年后陈登旧病复发,而此时华佗恰好不在,陈登最终因病离世。

华佗还研制出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麻醉剂,能让患者在施行外科手术时暂时失去触感。

有了麻沸散,中国医学界从此开启了全身麻醉手术的新纪元。

除了医术上的成就,他还创编了五禽戏,巧妙地模仿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轻灵、鸟之翱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健身功法。

引领人们通过运动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历经岁月变迁,至今仍在民间广泛流传、备受推崇。

当官还是行医

华佗早年间在徐州一带游学,遍览了非常多的名人典籍,是个将才学和医术集一身的人才。

沛国相陈珪十分赏识华佗的才华,便推举他去做孝廉,太尉黄琬也争着抢着要征召他做官。华佗拒绝了,他最后选择行医。

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入仕为官才是人生的正途,医生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仅仅被归于中九流。

尽管华佗在医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三国志》中“以医见业,意常自悔”的记载,却透露了他内心深处的遗憾与不甘。

华佗为什么会有当官的念头?这要从曹操有一次头痛难忍讲起。

为曹操治病

东汉末年,烽火连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妄图一统天下,立自己为王,他一路南下,率领大兵,拿下一座又一座城池。

常年的鞍马劳顿、殚精竭虑,让他患上了严重的头风之症。

每次发作,他都头痛欲裂,眼前天旋地转,感觉一瞬间有千万根钢针刺进颅骨,浑身冒冷汗,整个人都被剧痛折磨得几近崩溃。

谋士见状心急如焚,四处找良医,为主公治病。可惜没有人根治曹操的头痛。

有人听说,有华佗这样一位神医,医术超凡入圣,能让人起死回生,曹操听了,立刻让随从去找寻华佗,命他们务必将华佗带回来,给他医治。

不久后,华佗被他们带进了曹操的营帐,一看见曹操,就发现他面容憔悴、面色苍白,眉头紧蹙,人以十分消瘦。

在经过一番仔细诊脉后,华佗取出银针,手法娴熟地刺进了曹操的膈俞穴。

片刻后,曹操紧皱的眉头渐渐松开,头痛竟奇迹般地减轻了许多。

曹操大为惊喜,抬眼望向华佗,说道:“先生真乃神医也!我被这头风病折磨已久,今日终得片刻舒缓,不知先生可有根治之法?”

华佗面露难色,拱手道:“丞相,您这头风病已深入骨髓,短期内实难根除。只有长期精心调养,再用针灸、汤药辅助治疗,才可以延缓病情、减轻痛苦。”

曹操虽然心中失落,但他也明白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治好的事情,于是,曹操将华佗留在了自己帐下,日日为自己治疗头痛。

此后一段时日,华佗用自己精湛的医术,让曹操头痛发作的次数逐渐减少,曹操感到自己越发神清气爽,头疼问题在逐渐消减。

华佗明白,曹操的头疼只是喝药针灸是肯定不能根治的。若想根治,只有开颅。

他委婉的告诉曹操,开颅手术的方案。不想,话音刚落,曹操怒然掀桌,大声斥责华佗居心不轨,妄图谋害他。

这也不怪曹操多心,在那时,手术本就风险极大,更何况是要开颅治病。

华佗不再多言,之后继续为曹操治疗。

曹操对华佗越发倚重,将其视为左右臂膀。一天,他对华佗表达了自己希望他做官的心意,他希望华佗能为他搜用。

华佗没有立刻答应,他认为,自己虽想做官但并不希望委身于曹操帐下,曹操生性多疑,生变的人更是狡诈阴险,他不希望自己卷入朝政斗争。

他也深知,自己向曹操提出开颅手术时,曹操就已经对他生疑,一界将领,怎么能允许身边有人妄图杀害他。

又过了很久,华佗已经离家很长时间,对故乡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

这日,华佗面见曹操,他面露忧色,一进门便跪地请辞:“丞相,家中妻子突然染病,病势沉重,恳请丞相恩准,让我回乡探视。”曹操念及华佗功劳,立刻答应了下来。

然而,华佗归乡之后,却一直没有回来。曹操多次派人去华佗家询问,却始终不见华佗回来。

曹操心中生疑,他立刻派人去华佗老家查看。这一查,竟发现华佗的妻子身体康健,全然没有生病的样子。

曹操得知了真相之后,生气的拍案而起,愤然道:“华佗这厮,竟敢如此欺我!吾以礼相待,委以重任,他却如此背信弃义!”

曹操不能接受手下人的欺骗与背叛,命令旁人务必将华佗抓回来。

左右谋士纷纷规劝曹操,说华佗虽然欺骗了丞相,但是医术高明,如果被抓消息传出,外面难免有人会说丞相不顾恩情。

曹操却冷笑道:“他既敢公然欺瞒于我,挑战我的权威,今日若不惩处,日后何以服众?”

不久之后,华佗被押解至曹操营帐。曹操看见华佗,询问华佗为什么要欺骗他,华佗长叹一声,不再言语。

曹操怒极反笑:“你身为医者,本应以救死扶伤,却因一己之私,置我于不顾,还妄图欺骗于我,你可知罪?”

最终,华佗被投入大牢,曹操以谋杀之明,让人对华佗严刑拷打。但华佗一直不愿屈服。

华佗下狱后,曹操的头疼之症越来越严重,可他作为上位者,怎么能轻易低头认错。他确定对华佗处以死刑。

此消息一出,老百姓纷纷上街为名医华佗求情,但这一行为,不仅没能消除曹操怒火,反而更让曹操认为华佗民心更甚与他,在狱中,华佗也迟迟不肯低头认错。

就这样,一代名医就此陨落。华佗之死的真相真的就如《三国志》所讲吗?

洞察真相的史笔

《后汉书》是由南朝宋的范晔编撰,是记载东汉历史的鸿篇巨制。

范晔遍览东汉时期的各类典籍、文书,博采官方记载与民间传闻,并以严谨的态度对史料去伪存真,才著成这部史学经典。

因此,后汉书对华佗之死的记载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后汉书·华佗传》中“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并非指华佗品性恶劣,结合其经历,更可能是说他性格孤傲,不屑于迎合世俗。

华佗学识渊博却拒绝入仕,一心行医,这种坚持自我的行事风格,在等级森严的封建体系中显得格格不入。在曹操对他产生怀疑时,他不愿迎合解释,只是沉默不语。

华佗之死在《后汉书》记载:华佗因思乡及对从医的复杂心态,托辞妻子生病归家后久不返回,曹操多次催促无果后怒而将其下狱,即便荀彧求情,曹操仍将华佗处死。

这一记载与《三国志》相互印证,还原了曹操斩杀华佗并非因怀疑开颅手术,而是源于华佗欺瞒与对曹操权威的挑战这一真相。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曹操在逐鹿天下的过程中,内部统治的稳固至关重要。

他的每一项决策,都与政权的兴衰休戚相关。华佗作为被征召之人,公然抗命,这对于曹操来说,是完全不能被接受的。

若曹操对华佗的行为姑息纵容,极有可能引发下属的效仿,导致内部秩序混乱,从而威胁到他在乱世中艰难建立的统治根基。从维护统治秩序的角度出发,曹操斩杀华佗虽残酷,却有他的合理性。

1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