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八路军成功捉拿了一个日本空军大队。就在此时,一个身材瘦削的少佐目瞪口呆地指着伍修权腰间的勃朗宁手枪,惊呼道:“请将军把您的这枝手枪赠给我。”
(信息来源:中国空军网2016.6.20航校惊人之举:日军战俘当教官)
林弥一郎,这个名字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很陌生,但他却是新中国空军最早的缔造者之一。
1945年,他带领着三百多名日本空军,在战败的阴影下,走上了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
1911年,林弥一郎出生在日本大阪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七个兄弟姐妹中,四个男孩都选择了参军,似乎成了那个时代背景下,为数不多的出路。
1932年,林弥一郎也加入了军队,但他没有选择成为一名普通的士兵,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天空,渴望成为一名翱翔蓝天的飞行员。
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刻苦的训练,林弥一郎很快从一名普通的航空兵,成长为一名技术娴熟的战斗飞行员,并在1938年晋升为少尉。
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膨胀,林弥一郎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侵略战争的漩涡,成为了一名战争机器上的“螺丝钉”。
1944年底,林弥一郎被派往中国东北,担任飞行队的队长,负责培训新的飞行员,还没等他将满腔的飞行热情付诸实践,战争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林弥一郎和他的队员们陷入了迷茫和恐慌。
他们不愿相信战败的事实,更不愿成为阶下囚,于是选择了逃亡,三百多人的队伍,没有选择驾驶飞机逃离,而是躲进了辽宁南部的深山老林,试图寻找一线生机。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逃亡谈何容易。不久,林弥一郎的队伍就被八路军十六军分区发现了。
面对荷枪实弹的八路军,林弥一郎等人明白,继续抵抗只会是徒劳的牺牲,最终,他们选择了放下武器,向八路军投降。
投降对于林弥一郎等人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在他们眼中,共产党军队是神秘而陌生的,他们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样的命运,然而,八路军的行动,却出乎他们的意料。
按照国际惯例,对待战俘,缴械是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八路军并没有这样做。
他们没有为难林弥一郎等人,甚至没有要求他们上缴武器,只是让他们把飞行器具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让林弥一郎等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不仅如此,八路军还为他们提供了住所和食物,并邀请他们参加宴会,面对八路军的热情款待,林弥一郎等人一开始是怀疑的,他们担心这只是一场“鸿门宴”,担心自己会遭到报复。
在一次宴会上,林弥一郎试探性地向八路军提出,他们可以参与挖矿、修路等工作,以此来“赎罪”,这其实是日军常用的手段,他们在中国抓捕了大量的劳工,强迫他们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可是接下来八路军的回答却让林弥一郎大吃一惊,他们告诉林弥一郎,中国共产党优待俘虏,不会强迫他们做任何事情,更重要的是,他们希望林弥一郎等人能够留下来,帮助中国建立自己的航空学院。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为了组建自己的空军力量,中央决定建立航空学院,但却面临着缺乏专业人才的困境,这时,林弥一郎等人的存在,进入中央的视野。
中央派彭真和伍修权前往沈阳,与林弥一郎等人进行谈判,谈判过程中,林弥一郎一直盯着伍修权腰间的一把勃朗宁手枪,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伍修权敏锐地察觉到了林弥一郎的举动,他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把枪,更是林弥一郎对共产党人信任程度的一种试探。
“请将军把您的这枝手枪赠给我,”林弥一郎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伍修权听后,没有丝毫犹豫,摘下腰间的勃朗宁手枪,递给了林弥一郎,并笑着说:“我十分高兴地把我的这枝手枪送给你做个纪念。”
这句简单的话语,却像一记重锤,敲开了林弥一郎的心扉,他被共产党人的真诚和胸襟所感动,最终决定留下来,为新中国空军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这样,林弥一郎和他的三百多名同伴,从战俘变成了新中国空军的“老师”。
他们在东北航空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的前身)担任教官,将自己所学的飞行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新中国的第一代飞行员。
在航空学校,林弥一郎等人不仅是老师,也是朋友,他们与中国学员同吃同住,一起学习,一起训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即使曾经是敌人,也可以成为朋友,也可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1954年,根据中日两国政府的协议,林弥一郎等日本技术人员陆续返回日本,1956年,林弥一郎也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回到日本后,林弥一郎始终没有忘记在中国的那段经历,他积极奔走,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牵线搭桥,成为了中日友好的使者。
1999年8月,林弥一郎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临终前,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在中国的那段岁月。
长沙长大论,谁有功夫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