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老人骑自行车时意外摔倒,一位路人上前查看但没敢扶,一位出租车司机看不下去

乐语回味 2024-10-23 16:15:23

山东,一老人骑自行车时意外摔倒,一位路人上前查看但没敢扶,一位出租车司机看不下去,帮忙叫了救护车,可老人最终还是因耽误了救治时间而死亡。老人家属得知后报了警,警方调查发现老人是自己摔伤的。可老人家属却认为,如果路人和司机能及时出手,老人就不会死,既然警方不管,他们就将路人和司机一并告上法庭,要求二人承担部分侵权责任。 (信息来源:原文登载于中原融媒在2024年05月09日关于《扶不扶都是事?山东一大爷骑车突然摔倒 最终救治无效去世》的报道) 山东,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方,却接连上演了几出人间悲喜剧。几条人命,几个家庭,因为“扶不扶”这个世纪难题,被捆绑在一起,最终走向了无法挽回的结局。 有人说,这年头,好人都被逼成“惊弓之鸟”了。谁还敢轻易伸出援手?万一被讹上,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可不是嘛!这不,王女士和张先生就因为这事儿,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谁也没想到,一场悲剧即将上演。 一位姓余的老大爷,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在小区附近溜达。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老大爷突然就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躺在地上,四肢抽搐,口吐白沫。 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王女士撞见。她愣了几秒,心里五味杂陈。扶吧,怕被讹;不扶吧,良心上又过不去。 这时,出租车司机张先生也看到了这一幕,他停下车,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选择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周围的人越来越多,但所有人都像木头人一样,杵在那里,冷眼旁观,没有一个人敢上前帮忙。 救护车的声音由远及近,医护人员迅速将余大爷抬上车,送往医院。 然而,一切都太晚了。 余大爷因为突发脑干出血,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最终撒手人寰。 家属闻讯赶来,悲痛欲绝。他们不相信,身体一向硬朗的父亲,怎么会突然就没了呢? 警方介入调查,调取了事发路段的监控录像。监控显示,余大爷是自己摔倒的,排除了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但家属却不依不饶,他们一口咬定是王女士和张先生延误了最佳抢救时间,才导致父亲死亡,并将二人告上了法庭,索要赔偿。 法院最终判定,王女士和张先生对余大爷没有法定救助义务,也不存在任何侵权及过错行为,驳回了家属的全部诉求。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山东的另一边,王师傅也因为“扶老人”事件,被卷入了舆论的漩涡。 那天,王师傅像往常一样出车,在经过一条街道时,他看到一位老大爷倒在路边,头部鲜血直流。 令人心寒的是,周围的路人对此视若不见,纷纷绕道而行。 王师傅虽然也担心被讹,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拨打120急救电话,将老人送往医院。 然而,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老人因为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家属竟然反咬一口,声称是王师傅撞了老人,并将其告上法庭,索赔14万元。 最终,法院查明真相,认定王师傅不存在任何过错,驳回了老人家属的全部诉求。 两起事件,两种结局,却指向了同一个社会痛点:好人难当! 一边是“被讹”的恐惧,一边是“见死不救”的道德谴责,人们仿佛被困在了道德与法律的迷宫里,进退两难。 “扶不扶”,本不该成为一个问题。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但法律无法完全替代道德。当社会缺乏基本的信任,当“好人难当”成为一种共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重建社会信任,任重而道远。 一方面,我们需要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为见义勇为者撑腰,让那些企图“碰瓷”的人无机可乘。 另一方面,我们更需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助人为乐”不再是一种风险,而是一种习惯,一种本能。 只有当每个人都敢于伸出援助之手,当“扶不扶”不再成为一个问题,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充满温暖和希望的社会。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