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盐政中的智慧,一箭三雕 明代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以换取盐引(贩盐许可证),给予贩盐专利的制度。又称开中法。 明代多于边地开中,以吸引商人运粮到边防,充实边境军粮的储备。 明朝洪武四年,制定中盐例,根据里程远近,一至五石粮食可向政府换取一小引(二百斤)盐引。 开中法大致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步。 报中,是盐商按照明政府的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政府换取盐引; 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 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盐商们因为长途运输粮食的耗费巨大,曾在各边地雇佣劳动力开垦田地,生产粮食,就地入仓换取盐引,便于更多地获利。 因这种形式的屯田是由商人经营的,故又称商屯。 盐引制→商屯→边地农业发展→边地军粮充足。 这一逻辑,展现了盐政这一经济杠杆,对军事和农业的撬动,政府一箭三雕:坐收盐税、坐运军粮、坐开边屯,很有意思!
古代盐政中的智慧,一箭三雕 明代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以换取盐引(贩盐许可证
六福的雅士
2024-10-23 23:34:1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