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河北隆化县,四位少年到山上玩,因为下雨躲进鸽子洞内,其中一人很奇怪,

鲸鱼铲史官 2024-10-24 10:04:01

20多年前,河北隆化县,四位少年到山上玩,因为下雨躲进鸽子洞内,其中一人很奇怪,洞内为何多了一个大土坑,就好奇跑去看看,忽然他惊呼一声,“快来看,好像有东西!”,

其余三人过来一瞧,发现坑内有一截布角,忽然冒出的土坑还有布角,几个孩子不知所措,但是好奇心强的他们,还是把布角拽了出来,竟然发现是一个外面被稻壳桦皮裹着的包袱

他们七手八脚地打开包袱,失望发现,里面都是些奇怪的衣服、布料,腐朽的纸张。

研究一下后,一人拿了腰带上两枚银饰,还有一个捡走了一枚汉五铢钱,其余留在洞内。为啥他们不全部回家呢?后来他们说是怕不吉利!

过了几天,村里韩家的三姐妹跑到鸽子洞玩。其中一位发现了洞里散落的衣服和鞋子。回去就把事情告诉了父亲。

老韩感觉特神奇,因为鸽子洞的土坑,就是他带着儿子和侄子去玩,两个小子挖的,不过当时也挖了一米多深,也没发现什么。

他直觉这些东西非同寻常,于是全部捡了回来,并将这事告诉了县文物部门。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一些民间收藏家登门拜访,却都被老韩严词拒绝了。

不久文物工作人员登门拜访,老韩拿出了收集的60多件文物交给他们,后来根据文物研究所工作人员的统计,鸽子洞出土文物,大部分为丝织物,主要是一些服饰和面料,部分是生活用品,

虽然出土的数量不多,但是却极具价值,其中出土的丝织品更是极为珍贵。后专家鉴定,60多件文物中,有5件成为了国家一级文物,16件为二级文物,20件三级文物,

那么鸽子洞出土的文物,是哪个年代的,是何人所埋藏的呢?

专家对文物进行了研究后,推测文物时代为元朝,不过由于没有明确的文献资料,所以至今无法知道洞藏主人是谁?

然而元代的鸽子洞窖藏是纺织考古学的一项重大发现。这批刺绣品主要是服装、布料和日用品。品种包括被、鞋、袍、腰带装饰、衣、护膝、枕套、挂件等。

使用的纺织材料包括缎、绢、纱、罗、锦、纳石失(织金锦)和许多其他品种。有30多种颜色的刺绣面料和40多种纺织图案。特别是"褐色地鸾凤串枝牡丹莲纹织成锦被"被专家誉为填补国内空白的历史瑰宝。

织锦是中国古老的织物品种之一,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色彩斑斓的织物“锦”已经诞生。到了唐朝时期,便有了“罗、锦、绞、段、纱、衣、纯、细之属”的分类,文献中的“段”很可能就是缎织物,元代正是缎纹织物发展的重要时期。

目前,从各种的实物文物和传世文献记载,缎纹织物明确记载于宋辽时期。这时期的缎纹织物已经做到了表面光亮、光滑如丝。其后,经过不断发展,缎纹织成为一大类纺织品,并被广泛使用。

而鸽子洞中的“绿色云纹四经绞织金罗”,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织金罗实物。

该被有两幅80.5厘米宽的六种颜色织锦制作而成,花纹做得非常细致和工整。被面分出了三种花色,把被子区分为被头和主体两部分。

被头又分为两段。第一段,白底绿叶,衬托鸾凤和牡丹莲花图案。第二段,蓝底图案相同,而鸾凤刺绣为金色。主体为第三段,图案是缠枝牡丹莲花纹循环交错。

这件被子虽然经历了600年,按并没有腐朽,摸上去手感柔软坚韧,纹样依然清晰可辨,颜色鲜艳,是现在世界上张幅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元朝纺织品。因此,被面被称为“丝绸史上的奇迹”。

由于其独特的织造技法,在纺织品历史上具有传承的意义,所以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工艺等研究价值。

除此以外,专家还发现了一些非常特别的纺织品,例如棕色马尾环编方棋纹护眼罩,没想到元朝工匠,会有马尾巴毛作为编织材料,这件纺织尚属全球首次发现。

通过研究,马尾毛具有很好的韧性、虽然不是很柔软,但强度很高,非常容易打理。让专家疑惑的还有,是一些其中的加织金属线纺织品,这些纺织品在被修复时,发现了织金锦,织银锦、织锡锦。

纺织品夹金属,主要是显示档次更高,而除了黄金外,银、锡都具有很好的延展性,所以古代工匠,会在织物内加入银、锡等材料。

不过专家疑惑的就是在这里,锡会在低温时化为粉末,鸽子洞在海拔1000米,夏季多雨,冬季湿热多风多沙,全年温湿度变化较大,还有地下水和各种微生物侵蚀,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纺织品保管,但是为何含锡的面料能保存完好,为何这些纺织品六百年还依然和新的一样呢?

研究人员对山洞进行勘察,推测元末明初时期,鸽子洞的文物主人,可能是某种原因,带着这些纺织品和文物来到了鸽子洞,

鸽子洞本来是个天然岩洞,后被人凿成长方形石洞,并找来了黄土夹碎石埋藏文物,但是这样做为何能让鸽子洞,成为一个保护纺织品不腐不朽的恒温恒湿空间呢?和与鸽子洞文物许多未解之谜一样,鸽子洞本身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课题。

现在这些珍贵文物,被收藏在隆化民族博物馆内,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0 阅读: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