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是最终将“曹雪芹”确认为《红楼梦》作者的考证者,堪称“红学”鼻祖,但胡适的考

李满谈过去 2024-10-24 13:44:36

胡适是最终将“曹雪芹”确认为《红楼梦》作者的考证者,堪称“红学”鼻祖,但胡适的考证,时至今日为何仍承受着巨大争议呢?答案与以下6方面的因素有关: 第一,胡适考证出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过程,过于大胆了。因为,他的求证,是以古人的猜想为依据而进行的,换句话说,他认定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源头,是一个古人的猜测。 古人的猜测,实际是一种感受,那位古人依据他看《红楼梦》的感受,猜测其作者就是曹雪芹,胡适就在他的猜测基础上进行论证,这本身就有问题。因为人的感受是会变的,你看了是这个感受,我看了是那个感受,它做不得数。 胡适去佐证一个做不得数的猜测,本身就是谬误。开端即谬误,也导致后来关于《红楼梦》作者的种种出现了时间悖论、身份悖论、空间悖论、伦理悖论等等一大堆悖论。 比如,曹雪芹出生于约1715年,是曹颙的遗腹子,可他却还有弟弟?还有,曹雪芹是曹寅之孙,曹寅死时,曹雪芹还没有生,如何能随曹寅织造之任? 还有,曹雪芹是壬午年(1762年)除夕去世的,而曹雪芹同时代的脂砚斋在庚辰本(评《红楼梦》的一个版本)的第十三回的一条眉批曰:“读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何处耶?” 而庚辰本之前“三十年前”,曹雪芹才十五岁,无论他如何天才,都不可能在十五岁的年纪,写出如此阅历深厚的巨著! 类似的悖论还有很多,此处不一一举例。 第二,胡适撰写的《红楼梦考证》的材料非常诡异,因为他的很多材料都是新的,是其他学者所不曾发现的。若这些材料单单被胡适发现,那他未免“幸运”得有些让人难以置信了。 同时,他的新材料还有很多问题,比如新材料之《四松堂集》、甲戌本的真实性等,都被列为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三,历史上真实的曹雪芹他家的确藏书极多,精本就有3287种之多,但这些书,都被抄了,曹雪芹根本没读几本。被抄家后,曹雪芹衣食堪忧,根本不可能有钱买书。换句话说,曹雪芹不可能是一个读过太多书的人,这样的人,写出《红楼梦》这样的巨著,颇让人疑惑。 第四,若《红楼梦》作者当真是曹雪芹,那书里很多细节,就显得有点“不对劲”了。比如,曹雪芹祖父叫“曹寅”,按照古人对父辈名字的避讳,他应该避讳“寅”,可《红楼梦》很明显大量出现了“寅”字。这足以说明,曹雪芹和《红楼梦》没什么关系。 再比如关于曹操的细节,《红楼梦》书里,把曹操列为“应劫而生”的大奸大恶之人来唾弃的。可胡适用来佐证曹雪芹是作者的新材料《四松堂集》中作有《寄怀曹雪芹霑》的诗,开头两句竟:“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这说明什么?说明真实曹雪芹是自承曹操子孙,并还引以为豪的。 从这也可看出,曹雪芹和《红楼梦》作者没什么关系。 第五,《红楼梦》的作者一心想要藏名,可“曹雪芹”三个字却确确实实地出现了《红楼梦》第一回交代成书过程里头了。《红楼梦》白纸黑字写着:“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那位引领胡适认定曹雪芹是作者的古人,就是在看了这句话后,猜测曹雪芹就是作者的。 可问题是,作者第一回就用了大段神话介绍书的来历,他是真心想要藏名啊,既如此,他为何要把名字堂而皇之地写进书里,还是写进成书过程里呢?这明显不符合常理啊。 还有,这个“曹雪芹”,根据《红楼梦》里的交代,他只是对《红楼梦》进行“披阅”、“增删”、纂目分章而已,属于一整理者、改定者,也并非真正的作者啊。 更为重要的是,天下同名同姓的多了去了,这里的“曹雪芹”,就真的会是唐寅的孙子曹雪芹吗?这个问题,胡适想来没有细思过。 第六,真实曹雪芹是北京人,也有很多北京朋友,可《红楼梦》作者,很明显不是北京人。为何?因为,按照《红楼梦》修改前的原文来看,作者习惯性会把“宁可”写成“能可”,“转眼”写成“展眼”,这足以说明,作者和在北京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曹雪芹对不上号啊。 曹雪芹的北京朋友不少,可他的任何一个北京朋友,都未提及他写《红楼梦》,拿《四松堂集》作者二敦来说,他就和曹雪芹厮混得很熟很烂,这种程度,他不知道关于《红楼梦》的分毫,只能说明曹雪芹根本就没写这部书。 以上,就是胡适虽考证出《红楼梦》作者,却依旧承受争议的原因所在。不得不说:他的考证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话说回来,胡适作为民国一个大IP,他的考证还是很有创新性和权威性的,也是因此,他的考证才成了如今红学的主流论调。 而他考证之结果所引发的争议,也进一步为《红楼梦》这部奇书蒙上了传奇色彩,如此,他的考证不论真伪,也就有了伟大的意义了。 关于《红楼梦》的真正作者,许多真正的有识之士也都绕开了曹雪芹,而把《红楼梦》作者设想为洪升、吴梅村、冒辟疆、顾景星等人。 《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或许将是一个永远的谜团。

0 阅读:40
评论列表
  • 2024-10-24 14:09

    书在作者就永生,无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