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元祐墓志,为何洛阳邙山出土大量墓志

坚持走路 2024-10-25 09:47:24
P1,元祐墓志,北魏神龟二年(519) P2,元纂慕志,北魏孝昌元年(525) P3,元略墓志,北魏建义元年(528) P4,元诲墓志,北魏普泰元年(531) P5,元文墓志,北魏太昌元年(532) P6,元徽墓志,北魏太昌元年(532) 【P1,北魏皇族《元祐墓志》】 北魏 神龟二年(519) 二十四行,行二十三字。清光绪间在河南省洛阳市出土,为北朝墓志大名品。 元祐(488年~519年),字伯援,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宗室大臣,文成帝拓跋浚的孙子,齐郡王拓跋简世子。 景明二年,袭封齐郡王。正始二年,授龙骧将军、通直散骑常侍。永平五年,出任征虏将军、泾州刺史。 神龟二年(519年),去世,年仅三十二岁,获赠平东将军、冀州都督,谥号为敬。 元氏墓志作为帝胄权贵专利,数量庞大,刊刻考究,超越前代。墓志形制完备,下为志底,上为盝盖,盖镌名号,底刻志文,摞在一起称作“一合”。 志文分成“志”与“铭”两部分,合称墓志铭。“文”在前,用散文记述墓主名讳、籍贯、职级、世系爵里、德行学艺、功业政绩,以及卒时葬地等等,浓缩成个人历史小档案。“铭”在后,韵文概括志意,褒其品行,扬其功德,伤其无奈,悼其垂永云云,极尽谀墓之词。 元氏墓志蔚为壮观,足以令人望志兴叹。 公元494年即孝文帝太和十八年迁都洛阳,随即大规模推行激进彻底的鲜卑汉化政策。孝文帝率先改“拓跋氏”为“元氏”,作为皇家姓氏。 公元499年即太和廿三年四月,孝文帝最后一次南征归途中驾崩,葬于洛阳邙山长陵,从此以长陵为基准,辐射四围,皇门望族、显贵勋亲纷纷效法,聚族窆穴,拱围附葬,最终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元魏皇陵聚葬区。 由于禁碑,代之以墓志,于是,墓志随葬之风就沿袭汉代埋幽之习,“埋铭”地下,一埋逾千载,致使大量书法珍品保全至今。 魏碑书体是指公元五百年前后出现的北魏碑版上的一种流行字体。这种字体基本上属于楷书范畴。它行笔迅速起急收、点画峻利,转折处多以侧锋取势,形成内圆外方,钩趯力送,撇捺重顿的特点。结构疏密自然,纵横倚斜,错落有致。因之魏碑书体与当时南朝和后世的楷书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魏碑书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高峰。 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三十余年中,这种字体的碑碣墓志特别多,在历史的长河中魏碑书法曾一度被淹没、忽视,但是经典总是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清代开始魏碑书法逐渐被文人墨客们重新重视起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