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什么要修《贰臣传》,把归附降清的明朝大臣另编一册,后人什么感受? 其他人

千古风流云散 2024-10-25 20:41:46

乾隆为什么要修《贰臣传》,把归附降清的明朝大臣另编一册,后人什么感受?

其他人已经死了,有的人却还活着。有人抗清遇难,有人降而为官,待遇能一样吗?

乾隆说不能,我得想个辙,“为万世臣子植纲常!”

所以,下令编纂《贰臣传》不存在寒碜谁,不存在对前朝的偏见。乾隆只是表了个态,给降臣贴上一个“大节有亏”的标签,以儆后世。

贰臣的判定标准是忠君!乾隆考虑洪承畴、祖大寿后人的感受不多,更多是站在君主角度。阁臣跻显秩却不能见危授命,对胜者跟风归附,逢遭时艰又畏死幸生,即使对大清建有勋绩,也不能掩其瑕疵,不能“谅于生前”。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贰臣是怎么个贰法,乾隆特意点赞了一批殉节的明朝官吏,虽然把姆们大清收拾得不轻,可是他们做到了忠君。不像某些同学,比如洪承畴俘擒投顺,祖大寿惧祸而投,特别批评抚顺所游击李永芳,降清就是他起头的。即使追随过老祖宗努尔哈赤,即使子孙几代为官,李永芳仍是贰臣,因为“律有死无贰之义“。

很明显,乾隆修《贰臣传》的目的是为了“崇奖忠贞,风励臣节。”

当然,乾隆还是考虑了一下明朝后人的感受,那都是过去了嘛,还是要多看现在的表现。考虑了两年才决定,贰臣也得区别看待,于是有了甲乙二编,“俾优者瑕瑜不掩,劣者斧钺凛然。”

举个例子,洪承畴入甲,因为“实能忠于本朝”。其他光拿钱不干活的,钱谦益这类添堵的,魏忠贤的老铁冯铨这类纳权的,一律归乙。

有个人其实比贰臣还贰:龚鼎孳,明朝的兵科给事中。老李一来他降了,任直指使,清军一来他又降了,为太常少卿。乾隆说这都什么玩意儿,连本朝都瞧不上你,一句“为清流所不齿”列入了乙编。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