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4月,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到延安探望被晋军误伤的林师长,由于身上没

历史有小狼 2024-10-26 15:10:54

1938年4月,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到延安探望被晋军误伤的林师长,由于身上没带现金,就空手去了。回西安后,卫立煌以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的名义,给18集团军送了份“厚礼”:步枪子弹100万发,手榴弹25万颗,牛肉罐头180箱。 1947年底,卫立煌结束了在欧美十国的考察之旅,回到了上海。当时国民党在国内的形势已不容乐观,尤其是在东北战场,局势更是岌岌可危。蒋介石深知东北对全国大局的重要性,因而将装备精良的部队,包括新一军和新六军等王牌部队,调往东北地区,以期扭转战局。 早在1946年,蒋介石就任命熊式辉负责东北的政治事务,杜聿明统领军事,两人配合尚算默契。凭借着先进的美式装备,杜聿明在登陆东北后,占据了主动权。 在四平保卫战中,给予东北民主联军以重创。然而,林彪指挥的部队并未因此屈服,通过多次运动战,在艰苦的条件下对国民党军形成了有效的反击。 卫立煌深知蒋介石召他回国的用意,无非是希望他能够力挽狂澜。抗战胜利后,他本以为凭借自己的战绩,理应担任国民党军的陆军总司令。 然而,最终的任命却是何应钦担任总司令,而他只被授予了一个无实权的副司令职位。这一安排令他不满,甚至拒绝前往就职。 早年的卫立煌曾在北伐战争中屡立战功,1926年便晋升为师长。然而,尽管他战功赫赫,却始终未能获得蒋介石的真正信任。 原因在于他非浙江籍,亦非黄埔系出身,在蒋介石眼中始终是“杂牌军”。在西安事变中,他一度成为共产党的俘虏,但因和平解决事变的需要,并未受到为难。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卫立煌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名义上成为八路军的上级。然而,他并未按照蒋介石的意图去钳制八路军,反而对其真心抗战的行动表示赞赏。 在忻口战役中,阎锡山部队溃败,唯有八路军在晋西北与日军展开了数十次激战。1938年,受毛泽东邀请,他特意绕道在延安停留了三天,受到高规格的接待。离开后,他以自己的名义向八路军送去了大量的物资支援。 然而,他的这些举动引起了蒋介石的警惕。有人向蒋报告他有“亲共”嫌疑,虽未找到确凿证据,但蒋对他的疑虑日益加深。1941年,蒋介石以中条山作战失利为由,撤销了他的职务,让他回成都闲居。 1943年,面对日军的进攻压力,蒋介石再次请他出山,任命他为中国远征军司令官。他指挥远征军进行了大反攻,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 他亲临前线的照片被刊登在美国的《时代周刊》上,一时声名大噪。然而,胜利之后,他的功劳再次被忽视,重要的职位仍然被他人占据。 回国后的卫立煌,面对国内复杂的局势,深感力不从心。他明白,自己在蒋介石那里始终未能获得信任。东北的战局已非一人之力所能扭转。 1947年春,东北的军事态势变得日趋严峻。杜聿明已然察觉到林彪在东北的动作频频,而国民党军队分散各地,难以形成有效集结。 于是杜聿明向蒋介石提议增援东北,但因蒋介石认为华北同样重要而被拒绝。随后的夏季攻势中,东北民主联军取得显著成果,歼灭国民党军83200人。 蒋介石对杜聿明在东北的掌控力感到不满,认为其无法稳定东北局势,遂任命陈诚为东北行辕主任,希望以陈诚的军事和政治能力来挽回局面。 陈诚曾在国防部任职参谋总长,备受军内尊重。他原本无需亲赴前线,但因政敌的连番攻击,陈诚决定亲自指挥,以期扭转不利形势。 1947年秋,陈诚上任后曾向蒋介石承诺将在六个月内恢复国民党在东北的优势。然而,随着东北民主联军的秋季攻势结束,国民党主力被迫退缩至大城市中,局势进一步恶化。尽管如此,陈诚在面对蒋介石时却表示国军已做好作战准备,危险期已过。 此时,蒋介石考虑到之前卫立煌在“围剿”红军时表现出的军事才能,决定让卫立煌赴东北接替杜聿明。卫立煌的军事经历丰富,曾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官,深得美国军界好评。然而,卫立煌知晓东北局势的严峻,并非易于扭转,故在被任命时显得犹豫。 卫立煌上任后立即分析局势,他认识到共军的战法主要是围城打援,因此决定固守沈阳,等待形势的变化。此策略虽然保守,却是当时形势下的无奈选择。 1948年初,林彪的部队频繁攻城,尤其是四平战役展现了其部队的攻坚能力。卫立煌希望苏美介入战争,可能会改变东北的战局。尽管如此,卫立煌的策略仍被视为过于消极,未能有效抗衡共军的攻势。 1948年10月,蒋介石对卫立煌的表现失望至极,亲自飞往沈阳指挥作战,并且在国军连续失利后,直言要撤换卫立煌。同年10月,锦州沦陷,蒋介石无奈之下下令接卫立煌回北平,并于11月宣布撤销其所有职务。 在国民党政权逐渐失去大陆控制权的背景下,卫立煌于1949年早些时候决定与蒋介石彻底决裂。随后,卫立煌离开大陆,前往香港。而在国共内战尾声及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开始对海外人士实施统战工作,卫立煌也成为了统战对象之一。

0 阅读: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