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名红军在贵州失踪,没有尸首没有音讯,成了我党历史上的一个悬案,直到70年后

自然解说甲一 2024-10-26 16:56:38

800名红军在贵州失踪,没有尸首没有音讯,成了我党历史上的一个悬案,直到70年后的一次意外,才终于揭开了这桩悬案的谜底。 21世纪初,一位党史研究员在贵州石阡县的村落中注意到,每年清明,村民们会自发在困牛山下举行祭拜活动。 他深入村子采访,得知这是村民为纪念“牺牲的红军”而自发形成的传统,然而几乎没有人知晓其中的具体原因,唯一的线索来自一位高龄的老人。 老人讲述了当年52团战士集体跳崖的悲壮场面,原来村民目睹这一幕,因感念战士们的气节,在敌人撤离后自发收殓了他们的遗体。 从那时起,每年清明他们都前来祭拜,以悼念这些不愿伤及无辜的英勇战士,正是这些村民的记忆,让这段历史真相得以在七十年后重新浮现。 1934年,在贵州的一片深山里,800多名红军将士随着长征的步伐悄然消失,这一事件成为我党历史上的一个谜团,即便在战火硝烟中,中央多次派人调查,也始终没有任何线索。 当时正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成为唯一的选择,在湘赣苏区转移的艰难征途中,红六军团承载着开路和先遣的使命,承受着敌人不断加压的围剿。 在这样的困局中,红六军团的领导层商议决定,必须有一支队伍留下来,作为断后力量牵制敌人火力,掩护主力向安全地带突围。 彼时担任第十八师师长的龙云毅然带领红52团800多名将士承担起这项艰难任务,这支部队在湘黔交界的崇山峻岭中艰难跋涉,装备不足,后勤断绝。 在龙云的带领下,红52团利用崎岖的山路和复杂的地势与敌军周旋,艰难地完成了一道又一道的阻击任务。 尽管伤亡巨大,他们依旧顽强地阻击,以逐步后撤的方式牵引着敌军远离主力部队,红六军团主力终于成功突围,向安全地带进发。 但他们很快发现身后不远处的山林中竟有人追踪而至,随着敌人逐渐增多,他们发现追踪的竟是由地方民兵组成的队伍,这些民兵长期被洗脑,坚信红军是危害地方的“匪徒”。 龙云决定率部向相反方向撤退,他命令全团伪装成红六军的主力部队,以此分散敌人的注意力,52团向当地群众求助,然而对地形熟悉的向导竟然将他们引向了一座危机四伏的山峰——困牛山。 这个山名预示着他们的命运:高不过五百米,却陡峭险峻,三面都是深谷,唯一的出口早已被敌军封死,52团被围困在绝境之中。 面对这样的困境,龙云与团长田海清商议,决定兵分两路以增加生还机会,龙云率领200名士兵尝试沿山崖向外突围,而田海清则带领余下的士兵在山顶固守,掩护龙云他们撤离。 敌军很快发起猛攻,田海清和战士们誓死抵抗,敌军不断发动冲锋,每次都被田海清率领的战士用尽最后的子弹与巨石阻击。 激战之后,52团所剩战士已不到200人,敌军为了减少自身损失,胁迫山下无辜的百姓做前锋,战士们面对手无寸铁的群众,不忍开枪,只能且战且退,一步步被逼至山崖边缘。 眼前是悬崖,身后是紧逼的敌军和无辜的百姓,红52团的战士们坚守着不向百姓开火的信念,集体纵身跃下了悬崖。 田海清和52团的所有士兵为掩护红六军团大部队的安全撤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至此红52团800名将士的踪迹成为长征历史上未解的悬案之一。 龙云带领的突围队伍虽侥幸从困牛山逃脱,但因不熟悉路途,被敌军再次追击,最终寡不敌众,龙云在被俘后,历经酷刑折磨,最终在敌人监狱中因伤重去世。 正是由于52团的无畏牺牲,红六军团得以成功突围,这支队伍的英勇之举却因信息闭塞而鲜为人知,中央多次派人前去寻找,但始终未能找到任何遗留的痕迹。 为纪念52团的英勇牺牲,当地政府在困牛山建立了纪念碑,《困牛山壮举》一书也因此得以出版。 尘封多年的历史终于被揭开,52团以生命护卫大部队的壮烈事迹得以传扬后世,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正是有了无数这样的壮士,才撑起了中国革命的天空。 参考资料:文史天地2023-07-05——《红军师长龙云与长征途中的贵州“困牛山之战”》

0 阅读:72